绿地控股房地产业务的停滞、大基建业务毛利率低都在拖累着集团整体毛利率,盈利能力堪忧。不仅如此,绿地控股费尽心力也只勉强让“三道红线”中的一道转绿。此外,绿地控股似乎把质量安全弃之如敝履,安全事故频发。
近日,绿地控股发布了半年度业绩。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的营收实现2827亿元,同比增长34.7%,净利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2.7%。但这些都得益于2020年的低基数,若对比2019年的数据,可发现其净利润下跌了7.5亿。
期间,绿地控股房地产业务的停滞、大基建业务毛利率低都在拖累着集团整体毛利率,盈利能力堪忧。
不仅如此,绿地控股费尽心力也只勉强让“三道红线”中的一道转绿。此外,绿地控股似乎把质量安全弃之如敝履,安全事故频发。
【地产业务“停滞”,大基建拖累整体毛利率】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地控股毛利率为11.86%,同比下降3.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89%,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为9.25%,同比下滑1.21个百分点。
氢财经梳理近三期的半年报发现,绿地控股各项盈利能力指标难言乐观。数据显示,2019年中期、2020年中期、2021年中期,绿地控股的毛利率分别为15.13%、14.89%、11.86%;净利率为5.63%、5.15%、3.89%%,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地产业务的“停滞”,无疑是绿地控股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641亿元,同比增加23%,但考虑到去年因疫情影响,若对比2019年的数据则下滑了20.7%。同时,其合同销售面积也未到达2019年上半年的峰值,从1487万平方米减少至1294 万平方米。
同时,2021年上半年绿地控股还放缓了拿地力度。据中指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绿地控股上半年拿地金额为223亿元,在房企拿地榜单中的排名也由第9名降至第23名。放缓拿地,说明绿地控股不再追求房地产业务的规模增长。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的下滑,自然也离不开绿地控股对于建筑业务(大基建)的执着追求。
近几年,绿地控股开始注重大基建方向。财报显示,2020年绿地控股最大行业已并非房地产产业,而是大基建上升为第一大行业。2021年上半年大基建占绿地控股的总营收的比例更是高达51%,继续保持行业首位。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大基建对于绿地控股营收规模的贡献固然喜人。不过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讲,大基建业务前期垫资大且项目回款周期长,因此毛利率相对较低。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大基建的毛利率只有5.06%,与房地产业务的23.19%毛利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为什么绿地控股虽总营收名列前茅,但净利却落后于万科与保利等房企。
【陷“差钱”困境,“卖子”筹钱、大股东“输血”】
在收入大增却盈利低迷之外,与同行业相比,绿地控股高标杆的表现也非常突出。
财报显示,2020年绿地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9%,净负债率为136.10%,现金短债比为0.97,绿地控股连踩“三道红线”。
想改善“三条红线”现状,最简单的莫过于出售资产来扭转局势。
在2020年,绿地控股就曾先后出售旗下资产,用来筹资降档。进入2021年,绿地控股继续“卖子”筹钱。
6月25日,绿地控股将旗下上海九龙宾馆以8.6亿元的代价出售给了北京金辉。
7月6日,绿地控股以12.6亿元的价位,又将旗下上海绿闵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拱手相让给花样年控股。在物业独立上市风潮下,绿地控股不惜卖掉物业资产,可见其对资金回笼的渴望。
除了出售资产外,绿地控股还依赖于大股东的“输血”。今年以来,绿地控股第一大股东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共进行三次股权质押,合计质押4.12亿股。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格林兰的持股数量为35.45亿股,其中12.9亿股处于质押状态。
经过这多渠道的打法,绿地控股降负债的情况也确有起色。中报显示,截至6月底,绿地控股有息负债总额较年初再降349亿元至2869亿元,现金短债比提升至1,“三道红线”成功由“红”转“橙”。
不过,绿地控股想高枕无忧还为时尚早。其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8.15%,同比仅微降0.83%,应付票据达到380.7亿,同比飙涨48.85%,长期借款也涨至1802亿,而目前,绿地的货币资金仅为882亿。
“卖子”求金、股东“输血”的打法并非长久之计,未来仍需自立自强,但正如上文所述,绿地控股的地产业务“停滞”,大基建拖累整体毛利率相对较低,多方承压下,绿地控股“三道红线”何时达标任重而道远。
【进击的“绿巨人”,质量安全事故频发】
作为鼻祖“地产一哥”的万科,凭借高周转模式创造了销售神话,为提高资本回报率,此模式也成为了绿地控股的“锦囊妙计”。
中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绿地控股的总资产周转率为20%,而同期保利的总资产周转率仅为6%。梳理近三年中报发现,绿地控股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在20%左右,但据万科近新两期的半年报显示,万科的总资产周转率一直在10%以下。
在追求高周转时,绿地控股也不得不直面质量安全问题。近几年,绿地控股旗下楼盘安全质量问题甚嚣尘上。
氢财经了解到,今年4月份,业主投诉称绿地汉囗中心百户漏水,甚至屋内跃层钢构受潮锈蚀,几乎断裂,存在坍塌安全隐患。
在今年3月份,位于杭州的绿地艺郡府出现质量问题,新房出现多处漏水、墙体鼓包、门变形等现象被业主提起诉讼。此外,武汉绿地国际理想城、成都绿地威廉公馆以及青岛绿地国科健康科技小镇等绿地集团项目,都存在质量问题。
在今年的3.15,凤凰财经发起了消费者投诉大调查。在房企领域中,绿地集团成功荣膺“最坑房企”榜首。
甚至,据界面新闻报道,在2019年4月1日至5月7日,绿地控股旗下建设和施工项目在40天内发生了两起死亡事故。
绿地控股创始人张玉良曾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有时候企业被打倒,是自己被自己打倒的”。言犹在耳,掷地有声,谁知此话一语成谶,近几年绿地控股几乎成了问题房屋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