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牛市东风,青岛啤酒(600600.SH)在9月底三天两板,谁料“帅不过三秒”,国庆长假后又步入下行通道,10月以来最大回撤超20%,市值蒸发超百亿。
就在这时,一份不及预期的财报又给了青岛啤酒重击:
公司披露三季报,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分别下滑5.28%、9.03%。财报披露次日,青岛啤酒A股、港股双双下跌。
平心而论,青岛啤酒三季度业绩下滑并不算多,但当前对青岛啤酒来说,比财务“暴雷”更可怕的是:
啤酒消费日益萎缩,行业大盘子,不行了。
人口结构老化,啤酒开始“卖不动”了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9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2930.2万千升,同比下降1.5%。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啤酒产量就在缓慢而持续的下滑。目前来看,下滑趋势没有任何逆转迹象。
2013年,中国啤酒总产量达到5061.5万吨,此后连降7年,近三年略有回升,2023年才达到2013年的约四分之三。
这背后一个深刻原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年轻人是啤酒消费主力,这是常识。而近年来,我国青年人口占比下降,数量也在减少。
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000年至2020年,我国15-34岁青年人口数量从4.43亿人减少到3.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35.6%下降到25.8%,2023年进一步减少到3.55亿人(24.6%)。该机构还预计2050年将减至2.31亿(17.6%)。
精酿崛起,啤酒存量市场进一步内卷
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所有国内啤酒龙头,都是以“工业啤酒”为产品基础。然而,近年来精酿、原浆、鲜啤等高附加值品类崛起,存量市场日益内卷。
数据显示,近3年(2021~2023)年,精酿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递增趋势,分别新增注册企业1700余家、2200余家、3100余家。
青岛啤酒等传统啤酒巨头也在发力精酿、原浆等市场。不过,精酿有精细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就注定了在这个市场中,擅长标准化的工业啤酒巨头优势并不突出,一些小众品牌也有生存空间。
此外,华福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刘畅表示,精酿啤酒因其多样的口味,很难像传统啤酒那样大批量去酿造,规模和空间要比传统啤酒小很多。
根据中金公司数据,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415亿元,占整个啤酒市场规模的比例不足7%。
虽然规模很小,不可能撼动龙头地位,但因为其产品特征,各种品类繁多的精酿依然可以从存量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救命稻草:发力次高端
对国内啤酒龙头来说,当下能否在内卷市场杀出,赢得新机遇的关键战场是“次高端”。
所谓次高端,其实就是比“工业水啤”略贵,但比一般的精酿便宜的中档产品。
酒业家团队表示,当前“8元价位成竞争主战场”。
2024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华润啤酒高层坦言,“8元钱细分市场是目前中国啤酒高端化里竞争最激烈的。”
不过,在中高端转型方面,长期被打上“大绿棒子”标签的青岛啤酒远不如华润。
2022年,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占总销量36.3%,2024年上半年已达到40.95%。
反观华润啤酒,2022年华润啤酒次高档及以上啤酒整个业务板块的占比是19%,到了2024年上半年,华润中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