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学小渣研究笔记2022-05-16
之所以写光明乳业,不是因为它是行业前三,而是因为它雄踞华东,拖住伊利全国化的步伐。
一、业绩概况:增收不增利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2.06亿元,同比上升15.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92亿元,同比下降2.55%。为什么会增收不增利呢?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下一节可以看到,在可比口径,毛利率下降3.7%,计算得到成本上升10.8亿元。而2021年的利润总额下降5.4亿元,之间的差异主要因为销售费用的减少以及其他收支的小幅度变化。但5.4亿元利润总额下降,对应着同比下降39.51%。
说完了利润总额,下面就要说一下所得税费用了。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计算过公司的所得税税率,有不少年份都超过30%。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会计处理的问题,我说简单点。报表中披露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大多数都不会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最终金额,主要的影响来自于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异。这部分差异会导致所得税费用升高。这部分多确认一点,所得税费用就降下来了,相应的净利润就上去了。
具体的会计利润到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过程可以参考附注。在2021年的附注中,“按法定/适用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为1.75亿元,而“农牧产品免税项目”金额为-1.68亿元。2021年相当于只有上游的农牧业在挣钱,下游的乳制品基本上是盈亏平衡。当然,各个乳制品子公司间的利润分布不均衡,有亏损有盈利,这些亏损和盈利基本上互相抵销了。这也是看待2021年增收不增利的一个角度。
增收不增利主要还是因为宏观局势波动带来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光明更重大的问题则是出现在管理层上。
光明这几年在治理上一直比较乱。2015年郭本恒卸任总经理,时年52岁。按照公开说法,郭本恒主导了莫斯利安的开发和推广。郭本恒在光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就在他还有8年才退休的时候,却突然离开了。以郭本人的贡献,当个董事长也在情理之中。
2015-2018年总经理由朱航明担任,之后的两年中,居然没有总经理。2020-04-29公司聘任罗海担任总经理,然而在2021年11月16日,罗海又离职了。现在总经理一职又空缺着。
再来看看董事长一职。2015-2018年张崇建任董事长,2018-2021年濮韶华任董事长,2021年起黄黎明任董事长。前面两位离任的董事长,不仅只干了一届,而且没有一个是满60岁退休的。大股东的这种安排,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光明这两年是怎么做到增长的。
二、成本核算口径
2021年光明也调整了成本核算的口径,把销售费用中的运输费用调入营业成本。2021年光明并购小西牛集团,合并报表中的数字也和2020年有些许不同。那是怎么知道调整方法的呢?可以直接看公司的公告,也可以去对比母公司的财务报表。2020年销售费用中有1,036,486,037元的运输费调入了营业成本,由于销售费用附注中运输和仓储费用合并在一起披露,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把毛利率调整至完全可比的状态。还是那句话,但凡把2019-2021年毛利率画在一个图表中的,都只是展示了大致的情况,有失真。
我把2020年和2021年可比的毛利率放入下面的表格中。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毛利率下降得比较厉害,这个降幅直接导致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持平,但总的净利润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