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收购瑞福锂业增强上市公司经营能力,这是*ST未来(600532)此次并购的核心逻辑。截至目前,该公司对瑞福锂业的并购仍在推进当中。
据*ST未来近期发布的重大资产购买草案显示,公司计划以现金方式,向向王明悦及济南骏华收购其合计持有的瑞福锂业70%股权,交易金额合计33.6亿元。
瑞福锂业从事锂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目前已建成和运营年产 2.5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线,在建年产三万吨碳酸锂项目。
同时,瑞福锂业今年10月已完成了对和田瑞福100%股权的收购,通过间接持有新疆东力100%股权,亦拥有新疆和田县阿克塔斯锂矿的采矿许可。
若此次收购能够落地,瑞福锂业将有望大幅增厚上市公司各项经营数据。
或大幅增厚上市公司收入、盈利
瑞福锂业,成立于2010年,旗下拥有泰普锂业、和田瑞福2家全资子公司,1家孙公司,3 家参股公司。
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以电池级锂盐为主,今年前5个月电池级碳酸锂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5%。
同时,受到锂盐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以及氢氧化锂产能爬坡的完成,该公司产能利用率、锂盐产量出现明显增长,并带动整体收入、利润率近两年均出现显著抬升。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瑞福锂业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毛利率均超过50%,当期公司主营收入接近27亿元,远高于2021年全年10.8亿元的水平。
对此资产购买草案指出,“公司前期通过价格锁定的采购合同控制了主要原材料成本,因而毛利率快速提升。”
其客户,也覆盖有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和湖南裕能等多家头部企业,此前则包括国轩高科和广东邦普循环科技等企业。
以上正是*ST未来所欠缺的,上市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为医疗服务、煤炭贸易业务,但是整体收入规模较小,同时盈利能力不够稳定。
如果此次并购顺利,上市公司将对瑞福锂业实现合并报表。
届时,上市公司今年1-5月营收将由0.29亿元增加至27.24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由亏损0.35亿元转为盈利7.19亿元。
相应的,同期*ST未来每股收益也将由负转正至1.39元,增厚上市公司业绩效果十分显著。
“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将显著提高,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明显增加,每股收益显著提升,本次交易有利于增强本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符合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ST未来表示,切入发展速度更快、市场空间更大的锂盐行业,进一步扩大上市公司的发展空间,为股东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瑞福锂业正处于产能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建设3万吨锂盐生产线,同时全资孙公司新疆东力还拥有阿克塔斯锂矿采矿权。
该矿保有资源总矿石储量达580.66万吨,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露天开采基建工作基本完成,计划近期达到生产条件并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若阿克塔斯锂矿未来顺利产出,瑞福锂业自身原料供给稳定度和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业绩补偿、回购条款助控制并购风险
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须的关键材料。
而受到锂电产业供需错配的影响,锂精矿价格暴涨,带动锂盐价格持续走高。2022 年初至今,虽然锂盐价格有所回调,然而在原材料锂精矿价格持续上扬的情况下,锂盐价格重回上涨态势。
2022年9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突破50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也接近50万元/吨,锂盐产品价格持续坚挺。
“未来1-2年内锂资源供应弹性仍小于需求端,供需紧缺格局或将持续。”资产购买草案指出。
于*ST未来而言,通过并购瑞福锂业股权,一方面可以大幅增厚自身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快速切入到了新能源产业链中,快速获得后者的市场资源,并对其产业和产品结构起到优化的效果。
但是,锂矿、锂盐毕竟属于周期性行业,价格波动风险巨大,尤其是当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如果后续价格出现回落,势必会对此次交易标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显著影响。这是客观规律,无法避免。
而为了控制收购风险,瑞福锂业也对未来几年作出了业绩承诺。2022-2024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分别不低于14亿元、9亿元、10亿元。
与之相伴的,上市公司在支付股权转让价款时,也会参考以上业绩承诺的完成情况。
其中,第一期13.44亿元的转让款在股权过户完成后支付,此后三期分布为20%的转让款,需要视瑞福锂业当期净利润承诺完成情况而定。
此外,本次交易还设计有业绩补偿和股份回购条款。
比如在盈利补偿期间内任何一个会计年度,如瑞福锂业当年度实际净利润数与以前年度业绩余额(如有)合计低于当年度承诺净利润数85%的,业绩承诺方会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补偿。
如标的公司当年度实际净利润数与以前年度业绩余额(如有)合计低于当年度承诺净利润数50%的,上市公司则有权要求业绩承诺方按照一定价格将其持有的标的股权进行回购。
以上付款方式、业绩补偿和回购条款的设置,也使得上市公司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尽可能大地控制和降低此次并购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