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股份(600511)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之年,公司上下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苦练内功、创新破局,面对医药市场政策的叠加出台,以及“后疫情期”对公司发展的高质量要求,国药股份(600511)董事会在国药集团和国药控股的领导下,带领经营班子,科学统筹全局,顺应把握时机,深入推进业务转型,推动公司稳健成长,为公司新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2021年总体经营情况
2021年实现年度营业收入464.69亿元,同比增加15.0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54亿,同比增加26.86%,利润总额24.45亿元,增速27.51%,主要原因在于后疫情时期公司稳定基础核心业务并积极探索新业务发展模式。
二、2021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稳存量,传统商业板块呈现进取势态
随着疫情、带量采购、国谈、以及年末DRGS进入付费期,叠加医疗机构降低药械比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传统的区域直销业务面临较大压力。面对压力,公司一方面通过加强采销配合,拓展和丰富品种,努力谋求增量;另一方面通过密切客户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模式等维护传统终端地位和发展态势。
区域医疗机构直销方面,公司加强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跟进工作。报告期,在国家第四批、第五批带量采购工作中,公司共计取得94个通用名的配送权,其中独家配送品种达到13个,配送与独家配送品种数量均位居北京市第一位。公司大力推动重点品种准入项目,与多个厂家开展对接跟进,最终落地68个产品。报告期,公司直销板块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7.45%。
面对麻醉业务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做好全国分销。在巩固麻药经销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麻药营销体系建设,引进相关麻经品种作为全国总代理。报告期,公司麻精类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5.59%。
(二)蓄力量,工业板块转型升级初现
多措并举拓展市场,公司控股子公司国瑞药业积极参加集采,拓展了市场空间;并通过老药新做、渠道拓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加工等工作,有效保证了工业板块的稳定增长。
加强科研创新,国瑞药业全年获得生产批件2个,6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全年新立项、上市许可持有人产品引入共计10余项,为未来工业业态高质量发展蓄能。
国药物流加快创新步伐,已取得19项软件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共计23项知识产权,并于2021年初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三)守正创新,积极寻找增长突破点
面对疫情、国家医改政策对公司传统业务的影响,公司守正创新,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力求在传统赛道寻求新的突破。
一是加快器械业务发展。公司发挥北京区域市场覆盖优势,积极整合生产企业和各级供应商资源,扩充新品种新业务,扩大项目规模和覆盖医院,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地区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商。报告期,公司整体器械业务继续提速,收入同比增长51.43%。
二是紧抓零售终端扩容机遇。国家集采、处方外流持续放开,网售处方药解禁接连传出新突破,北京取消零售药店350米限制与医保双通道试点等持续利好零售终端。公司多年推进零售市场的开发与覆盖,全国零售连锁500强客户实现100%覆盖,覆盖终端门店超22万家。报告期,公司零售直销保持快速增长,收入同比增速22.13%。
三是营销转型持续积淀力量。2021年,在国药控股整体战略层面下,公司从自有工业、血液制品、口腔产品等多角度推动营销转型。
国药前景发挥专业优势筑牢基层市场,开展学术研讨会、直播培训、医生实操培训班、大型专业展会;国控康辰持续做强血液制品营销业务优势,增强上下游客户粘度,扩大利润空间;国控华鸿通过拓展品种、优化网络、梳理渠道、扩充终端等途径,持续提升产品营销能力;国瑞药业开展学销一体化模式,从工业产品粗犷式招商向学术型推广战略转型探索;公司本部成立工业发展部,加强工业条线管理的同时将在北京布局全面配合自有工业产品的营销工作。
(四)进取谋变,尝试创造新发展新动能
一是实现国药股份专业零售药房“零”的突破。报告期,国药股份全资子公司新特药房正式注册,于2022年1月29日完成首单DTP药品销售。新特药房是公司SPS+专业药房在北京的首次落地,未来将从专业药房、诊疗服务两方向探索零售终端服务模式,完成公司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延伸,提升患者在基层终端的药品、服务可及可享,为公司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二是提升医药物流服务能力,助增公司软实力。国药股份物流板块着力“扩大仓储资源、搭建多仓运营体系”的战略目标。国药物流初步形成了北京东北和东南部“50公里配送圈”的运输网络并初步探索了西部仓的规划,并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为契机,提高医药物流科技含量,筹备了信息数字化平台转型、信息平台及系统搭建规划的准备工作;国药空港探索临床试验用药等多种产品类别的通关,促成了新的代理进口服务业务。
三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创造业务增长点。国药股份及国控华鸿等共同参与的医院互联网药房项目正式落地,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丰富业务模式,促进与医疗机构的新型合作;公司B2B“国药商城”业务持续引进品种资源,创新营销模式。
(五)提升管理,合规控险,促进公司高质量运行
一是持续推动区域一体化工作。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促进风险管控、提质增效。梳理规范公司规章制度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加强内部审计,加强对风险资产管控、“两金”压降、医院合作项目、科研支出等方面的审计力度,共执行内部审计项目11个。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全年未出现安全问题。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干部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高政治站位,规范流程,合规管理;实施人才“四个一”工程,引领人才发展,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三、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国药股份将紧紧围绕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坚决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巡视整改措施,开展年度各项经营工作。
公司以推进渠道归拢、科技创新、完善资源配置,落实投资赋能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区域一体化资源整合,形成高效协同,培育壮大子公司专业特色业务,逐步解决区域同质化竞争,打造北京区域市场的绝对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百姓,为“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打好坚实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随着医药改革持续深入,医药行业政策层出不穷且逐步细化,政府监管力度加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1年医药行业整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医药制造业实现24.8%增速远高于其他行业增长水平,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4.8%高于其他日常消费类支出增速,可见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刚性需求持续发酵和作用,推动医药行业保持朝阳发展状态。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跨行业巨头企业的纷纷涉足,传统医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带动行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数智化新零售、智慧化物流、远程医疗等逐步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从业务板块看,国药股份业务覆盖分销、工业和物流板块。其中,医药分销占96%以上,包括医疗、零售和商务调拨。在医药政策叠出,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刚性需求持续提升等的环境下,公司在北京地区的医疗直销业务保持稳定发展,以配送为主,创新项目为辅,在北京地区医疗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优势;全国分销业务网络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在新业务及新产品带动下,以商业调拨为主,数据服务为辅,业务销售收入保持增长态势;零售直销在持续拓展全国分销零售平台的基础上,辅以零售诊疗和电商业务,确保业务持续快速增长,规模逐步提升。公司在麻精药品渠道依然保持龙头地位,市场份额稳定,在行业中有保持良好的信誉和声誉,在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的作用。在商业调拨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品类、新业务模式,促进麻精业务稳步增长。公司积极推进和落实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加大特色领域业务的发展,在诊断试剂、营销服务等方面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公司多年来坚持秉承着积极传递关爱癌痛患者的“无痛化”用药理念,在改善临床用药观念、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增强医疗机构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药品等方面,履行了行业领军的使命和责任。从产品看,国药股份在营产品以药品配送为主,器械业务为辅。药品业务占总体收入90%以上,2021年药品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基本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器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年销售增速超过50%。
2021年,国药股份总体发展与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势头保持一致,运营综合水平在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医药批发企业中保持着中上水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国药股份在北京地区医药商业中规模居于首位,医疗直销业务实现北京地区一、二、三级医院的全覆盖,基层医疗覆盖超过5000家。公司在北京地区医疗终端的覆盖及服务能力优势明显,在区域同类企业中份额居于首位。公司通过建立营销资源对接平台,为供应商、推广商提供业务对接服务,不断提升供应链价值;为终端医疗机构改善诊疗服务能力提供支持;公司积极拓展集中配送及SPD业务,不断提升管理及服务水平,确保公司医疗终端业务稳定发展。国药股份的零售直销业务已经覆盖全国500强连锁和众多单体药店,直接渠道覆盖超3万家门店,渠道延伸共覆盖超过8万家门店。公司持续加强与零售连锁的深度合作,打造零售服务新模式,共同构建零售交易平台,缩短医药流通环节,实现数据、信息和购销的统一,助力品牌制药企业深入零售终端并实现区域精准营销。
国药股份的麻精药品业务在特殊药品市场及渠道中依然具有稳固的核心竞争实力。在全国三家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全国性批发企业中,且在麻精药行业中始终居于龙头地位,公司麻精药品业务保持着稳定两位数的稳定增长,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承担着中央医药储备任务。
国药股份的血液制品业务,在北京地区及全国医药市场的一级商中保持领先优势。在区域市场中,公司经营的血液制品产品齐全、行业信誉好。公司血液制品已经覆盖北京地区所有二、三级医院,并且承担着北京市储备任务。
国药股份的进口保税业务,依托公司口岸优势,成为国药控股在北方区域的主要进口保税分销服务平台。公司依托母公司国药控股的全国最大药品分销专业网络,协助进口供应商实现对经销商的精准覆盖,有利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1年,国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64.69亿元,同比上升15.08%;利润总额24.45亿元,同比上升27.51%;净利润19.29亿,同比上升27.7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上升26.86%;归属于母公司扣非净利润16.92亿元,同比上升29.6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9.57亿元。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274.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27.80亿元,每股净资产16.94元,净资产收益率(加权)14.57%。公司总股本为754,502,998股,截止2021年12月31日,总市值为237.89亿元。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增长保持恢复态势,平均增速依然呈个位数增长。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3季度末,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18965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60%,增速同比加快10.91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8.69%,增速略低于2019年0.0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00%。2021年医药改革持续深入,制度不断完善,行业治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医疗、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2022年是医药行业政策及制度进一步深化实施和细化的一年,也是医保控费和合理用药双管齐下深入推进的一年,常规药品的使用总量、价格将会呈现不同程度下降,从几个方面表现:一是带量采购常态化,地方集采持续推进,品种覆盖放大。省级、省际联盟、市际联盟和三明联盟逐步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促使药品价格调整,优化医保收支;二是DRG/DIP支付方式将加快推进,促进诊疗及临床用药变化;三是新基药制度及目录,推进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四是新版重点监控用药目录将出台,调整新品销售额及市场份额将大幅萎缩,对药品的滥用将被更大程度的被遏制;五是监管更趋严格,确保行业合规发展;六是“双通道政策”、“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等政策将促进谈判药品落地,解决谈判药品进了医保进不了医院、病人用不上药的难题;七是长期处方政策将促进慢病药品网售,促进医药线上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八是药企将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药品流通模式。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支持并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在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下,行业竞争将持续加剧,特别是来自跨行业规模企业竞争,企业积极科技创新转型发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十四五”战略规划为指引,制定积极的成长战略,做强做优做大做精,高质量发展。公司强主业、补短板、求突破、防风险、积极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中高速增长。公司以助力健康中国、服务美好生活为使命,以构建国药股份特色+医药健康生态和资源整合的平台,努力成为中国特色医药产业的领航者为愿景,以一大核心主业,稳抓四大业务板块,布局六大特色领域,打造千百十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一大核心是药械流通服务;四大主业恒强发展,实现直销N个百亿级、分销百亿级、麻药百亿级、工业八十亿级的战略目标;六大特色是布局特色领域,即口腔业务、专业零售、诊断试剂、物流服务、营销服务和医疗服务,逐渐布局医药健康产业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进军大健康领域各相关细分行业。
(三)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紧紧围绕国药集团、国药控股及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坚决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开展经营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巡视巡查问题整改措施。总体经营发展以推进渠道归拢,完善资源配置,落实投资赋能为抓手,促进创新发展,逐步打造北京区域市场的绝对竞争优势,为实现十四五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积极拓展非分销业务规模,加快分销零售业务发展、加强工业及研发投入,推进营销推广业务拓展,打造创新服务品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逐步解决一业独大的问题。二是发挥自身优势,稳固核心业务,保持麻精药品、血液制品核心竞争实力。三是巩固及维护现有战略客户及重要大客户,挖掘潜力客户,利用平台的优势,整合资源,提供高效、一站式的供应商采购服务。四是持续合规经营,完善制度流程,降本增效,完善内控与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应收账款和采购返利回收。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可能面对的主要风险:一是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员工未能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二是市场竞争风险,市场主要竞争者或新进者削弱了公司的相对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三是客户信用风险,应收账款周期延长或无法收回,将为公司带来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