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制造涉及的业务领域不少,但是近两年最主要的利润增量却来自2017年对蓝科锂业的投资收益。
去年,公司全年净利润10.06亿元,其中来自对参股子公司蓝科锂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便达到了4.44 亿元。而在一季度,锂盐价格继续冲高并维持高位的带动下,科达制造继续享受来自上述投资红利。
4月6日晚,科达制造发布的业绩预告指出,预计2022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7.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71.91%。
业绩增长原因有两点。
其一,公司建材机械业务持续拓展市场,非洲建筑陶瓷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二,因碳酸锂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蓝科锂业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上涨,公司就此确认的投资收益与上年同期相比亦有大幅增长。
科达制造,为蓝科锂业第二大股东。
该公司,持有青海科达锂业100%股权,通过其持有蓝科锂业37.8%股权,另外持有青海威力53.62%股权,通过其持有蓝科锂业10.78%股权。
至此,已经发布的业绩预告的锂盐生产商,已有多家一季度预计净利润超过9亿元。如雅化集团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9至12亿元,盛新锂能则预计当期净利润9亿元至11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盛新锂能产能、产量要大于蓝科锂业,前者去年产量4.02万吨,而后者同期产量则为2.27 万吨。
产能、产量相差明显,缘何科达制造一季度利润规模与盛新锂能却相差不多?
这主要受到产品原料自给率、成本,以及产品结构与产能等因素影响。
先说成本。本报4月初报道指出,“盐湖提锂天生具备成本优势,普遍在5万元/吨以下。若按照50万元的市场价出售,其毛利率可达90%。”
盛新锂能,则是矿石提锂企业,锂盐生产整体成本要高于盐湖提锂。
其次是原料自给率,蓝科锂业生产原料来自盐湖股份钾肥排放的老卤,可以实现100%自给。
盛新锂能自身锂精矿产量虽然大幅增加,并通过多种渠道稳定原料供给,但是从公司近期的反馈情况来看,“现阶段原料自给率在20%左右。”
锂精矿价格大幅上涨背景下,外采原料部分成本随之上升。
再次是产品结构,盛新锂能此前主要产能为子公司四川致远锂业,其产能结构为碳酸锂2.5万吨、氢氧化锂1.5万吨。
蓝科锂业,现有3万吨产能全部为碳酸锂,不涉及氢氧化锂。就一季度价格走势来看,虽然氢氧化锂出现补涨,但是整体价格仍然低于碳酸锂。
最后是产能。科达制造参股的蓝科锂业原有产能1万吨,2021年4月新增的2万吨产能于去年4月试车生产,今年一季度继续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同时,参照蓝科锂业历年产能、产量数据来看,该公司“实际产量大于产能”的特点也较为明显。相当于,产能劣势也在迅速缩小。
盛新锂能新增的3万吨氢氧化锂产能,也已于2022年1月建成投产,但是产能释放也需要一定周期。
上述多重因素下,使得蓝科锂业产能、产量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实现的利润规模可能并不次于其他矿石提锂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已发布业绩预告的锂盐生产企业,只能算作行业内部二线企业。
相比之下,以“锂业双雄”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其产能规模更大、资源自给率更高,同时成本也要明显低于业内多数公司。
所以,仅就业绩弹性来看,在今年一季度锂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行业龙头的利润规模也会更高一些。
比如赣锋锂业,给出的前2个月经营数据为,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00%左右;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00%左右。
另一家龙头天齐锂业,虽然只是给出了锂精矿、锂化合物收入的增幅数据,但是考虑到该公司锂精矿高度自给,以及现有产品结构中以碳酸锂为主等因素,该公司今年一季度利润也会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