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商报2023-03-14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碳排放大户”建筑业减碳已成为趋势。政策推动下,大力发展建筑光伏一体化,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成为发展绿色建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落实减碳行动最重要路径之一。其中,BIPV是光伏建筑目前主要的技术路线。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即光伏建筑—体化。作为公认的新型分布式光伏模式和“零碳建筑”标识,BIPV吸引了光伏建筑两大行业、地方政府以及资本市场的关注。不少光伏企业与建筑企业联手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2023年1月,龙元建设与天合光能签署投资协议,以子公司龙元明筑作为双方在BIPV业务领域的核心合作平台,共同投资龙元明筑开展业务。
而早在2021年,金属围护龙头森特股份携手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共同探索和开发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新领域。双方通过一年多来在股权、公司合并、客户拜访及签约等方面的密切合作,森特股份在BIPV项目承接、设计、运营、交付等能力上都极大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其业绩增长也得益于建筑光伏一体化业务量上升。
相比隆基绿能一步到位入股森特股份,龙元建设、天合光能及龙元明筑管理层持股平台对龙元明筑的增资扩股将分三期进行,总增资约人民币14.5亿元中首期增资5亿元,增资后龙元建设对龙元明筑的持股比例由100%降至52.02%,后两者持股比例为44.98%和3%。
光伏企业专注产品研发制造、建筑企业统筹资源及项目建设,“建筑+光伏”企业联合成BIPV行业发展趋势。例如宝鹰股份与航空城集团的联手,东方日升分别与精工工业、金鹏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实现BIPV规模化应用。
不同于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既有建筑物上的BAPV模式,BIPV产品具备更强的建材属性,前期就考虑到了与建筑物的一体化设计与建造。因此,光伏厂商与建筑企业绑定背后看重的是后者的渠道、政府资源优势,在市场前端推广BIPV。不少建筑企业也关注到了BIPV的机会,甚至开始独立切入光伏制造环节,从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22年3月,住建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50GW以上。我国多个省市也明确了光伏建筑补贴政策。其中北京市对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的项目补贴标准为0.4元/千瓦时(含税),补贴期5年,力度最高。这些让BIPV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到40亿平方米以上,保守估计,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渗透率2%,粗略估算其一年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加之部分存量建筑的光伏改造需求,BIPV总市场长期空间将达到万亿级别。
万亿蓝海在前,建筑建材企业纷纷涌入BIPV新赛道。不过,BIPV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过去几年没有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太高,当前光伏产业链价格下降,带动组件价格回落,BIPV的经济性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业内预测,若后续BIPV建筑设计大量完成并进入招投标环节,则建筑企业可能盈利,并进入BIPV订单快速增长阶段。
作为光伏与建筑融合的“跨界”,BIPV在防水、防火、抗风揭、表面荷载等建材性能上必须与建筑自身的可靠性紧密融合,用户才买单。目前BIPV系统投资成本6元/W,组件成本占分布式光伏系统成本57%左右,技术提升带来组件成本下降,使得未来BIPV投资成本下降弹性大,抢先布局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民营建筑企业龙头龙元建设早就明确了通过培育BIPV等绿色建筑核心产业来打造公司新增长极的计划。2021年,该公司曾与淮南市谢家集区政府、天合光能控股子公司江苏天合分布式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及渭南市华州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开发分布式光伏能源项目,总投资额预计约20亿元。
据悉,公司在装配式建筑上引入分布式光伏,龙元明筑开发的“S-SYSTEM”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已获住建部评估认可,逐步实现S体系下BIPV绿色建筑产品。其BIPV“绿能”系统现已处于资源整合、实质性合作阶段,传统建筑业务今年来也回暖。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我国建筑业PMI提升3.8个百分点至60.2%,建筑业新订单提升4.7个百分点至62.1%,地产、基建加速回暖中。随着2月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复工,建筑业升至高景气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