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双良节能(60048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近70%!新能源的“新星”双良节能,何以再创业绩新高?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0-22  双良节能内幕信息

来源 :财联社2023-10-22

  10月20日,双良节能发布2023年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7.88亿元,同比增长114.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3亿元,同比增长68.98%,再度创下佳绩。

  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双良节能以绿色环保为己任,在节能节水和光伏新能源两大领域形成了数字化智造和服务型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长为新能源板块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今年5月12日,全球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公布了五月审核变更结果,双良节能成为被新纳入MSCI的53只中国股票之一,表明公司的长期配置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受到充分的认可。

  如今,伴随着“双碳”背景下绿色化发展的加速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双良节能的三大业务板块均处于上升期。受益于庞大的订单规模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量,叠加配套产能扩张形成的规模优势,公司的业绩有望在全年再攀高峰。

  业务“双管齐下”,还原炉设备的龙头

  双良节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双良集团成立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生产出国内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溴冷机,并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溴冷机生产商。

  2005年至2006年,公司先后进入换热器和空冷器领域,此后溴冷机、换热器和空冷器组成了节能节水设备的主业。这类设备通过热交换实现余热、废水等再利用,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的风口,双良节能的业务布局并未止步于节水节能设备,而是向新能源板块发起了冲击。

  2007年,双良节能成立子公司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布局多晶硅还原炉。2015年,公司剥离化工业务与供暖业务,将这两项业务打包装入新能源装备业务中。

  当前,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路线有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两种,分别可制取棒状硅和颗粒硅。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工艺成熟、应用广泛,2022年使用该法生产的多晶硅占市场份额高达92.5%,未来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而还原炉正是改良西门子法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其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硅料的品质和生产成本。由于单炉产量更高、单耗低、物料利用率高等优势,多对棒还原炉的大型化成为技术迭代的主要趋势,也对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凭借在节能节水领域的经验,双良节能成为我国第一批实现多晶硅核心生产设备自主生产的企业之一,目前更是国内还原炉设备市占率第一的龙头,以65%以上的市占率牢牢占据着行业的技术制高点。

  不仅如此,双良节能还在引领还原炉技术向节能化、大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下游硅料企业提供还原炉系统定制服务。公司的绿电制氢系统的车间已经投入运行,全浸没式液冷换热模块(CDM)订单陆续释放,热管产品亦保持了稳定的出货节奏。

  进军光伏制造领域,千亿订单夯实基础

  基于在相关领域的丰富积累,2021年开始双良节能又正式进军光伏制造环节,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分别开展光伏大尺寸单晶硅片业务和组件业务。

  不同于行业内其他向下游拓展业务的企业,公司没有选择常规的一体化道路,而是绕开与下游客户直接竞争、布局更下游的环节,在加强与下游客户合作的同时帮助公司更好地签订长单采购协议,协同效益十分显著。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不断推进及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光伏发电逐渐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地位,海内外光伏市场蓬勃发展,需求持续攀升。

  根据IRENA 预测,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4000GW,以2021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约为850GW测算,增长空间达到16.5倍。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则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了65%。

  种种数据表明,光伏行业依然前景广阔,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和较确定的成长性。

  今年二季度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下探,使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刺激了下游的装机量。作为硅料的下游环节,装机量的上升也会刺激硅片出货量上涨。

  事实上,双良节能的单晶硅相关产品品质持续获得下游优质客户的认可。公司与通威、爱旭、润阳、天合光能等多家下游电池厂商建立合作并签订销售长单,总订单预计超过千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硅片的销售长单锁量不锁价。随着公司此前签订的长单逐步交付,订单的充足叠加产能的充沛为全年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技术筑牢护城河,智能制氢注入新动能

  充分把握节水节能和光伏产业这两大业务根基之余,双良节能也在业务板块和技术创新上展开了拓展,以保障企业的发展动力。

  在整个国家能源体系中,氢能是与“电”同等重要的二次能源,具备战略地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2025年前实现10-20万吨可再生能源制氢量,2030年广泛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2035年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对氢储能做出了规划和示范工程的要求。

  而在各类电解水设备中,碱式电解槽没有贵金属作为设备生产原料,购置成本较低、技术成熟度较高,成为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应用项目及主流企业的核心产品。

  2022年9月,双良节能的首套1000Nm3/h绿电智能制氢系统面世。该绿电智能制氢系统包括碱式电解槽、气液分离器和纯化装置三大部分,可广泛应用于石化、煤化工、钢铁、合成氨、交通等领域,为公司未来几年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今年9月8日,双良绿电智能制氢装备车间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0Nm3/h电解槽成功下线,刷新了此前同产品的最大制氢量记录,标志着双良氢能产业向前再迈进坚实的一步。

  当下,双良节能已经完成从传统设备制造商向能源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开展合同能源管理(EMC)、工程总承包(EPC)、托管运维服务等多种模式业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筑牢业绩根基。

  不仅如此,公司在技术领域也未停止创新的步伐。溴冷机方面,公司在完成低温余热深度利用全升温供热新技术的研发同时对H2A、J2新系列的产品进行了优化升级;新能源装备方面,公司进行了智慧还原炉研发,智能化控制系统根据自身特征,已良好实现精确控制进料量、沉积速率、致密料比率等关键运行参数的功能。公司还在开发实现单晶硅拉晶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预测和控制的算法,并研究降低拉晶成本的各类技术。

  此外,双良节能持续推动着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孵化。2022年,低碳研究院总共推进十余项研发课题,聚焦光伏、氢能、电能/储能、碳中和等关键领域,通过引进新产业技术带头人、建立企业-高校新型技术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及绿色环保产业成长性日益确定的当下,双良节能以多年的深耕经验在技术和规模上积累起可观的竞争优势,有望凭借完善的产业布局和优质的客户群体在三大业务板块内再创业绩新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