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暂停牌8个工作日后,万万没想到,华发物业竟然宣布退市了。
要知道,今年的物管板块年报季,华发物业以第一名的交卷速度,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几项核心指标飘红,同比增幅也均有两位数,业绩上的稳健走势,似乎很难与退市联系在一起。
背靠国资,华发物业在近两年地产下行周期内,无疑走出了独立行情。其2019-2023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净利润平均年增长率约40%。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华发物业实现营收约17.76亿元,同比增长11.0%。同期,录得毛利约4.78亿元,同比增长20.7%;年内溢利约为2.50亿元,同比增长28.7%,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49亿元,同比增长28.8%。
规模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总收费建筑面积约为3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0%;总合约建筑面积约为60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在管面积增速,在公布相关数据的51家上市物企中排名第六。
5月27日,华发物业发布公告,其大股东铧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铧金投资”)计划将华发物业私有化,并建议撤销华发物业的上市地位。
自2021年下半年起,受地产行业下行波及,物管行业在资本市场上遇冷,物业股估值从巅峰时期的平均40倍左右,跌至如今的14.6倍左右。与此同时,每年成功上市的物企数量也在直线下滑,从2020年的18家,降至2023年的2家。
近年来,华发物业的股份交易流通量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公告显示,其股份于截至最后交易日止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期间,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量约5,995,537股、4,243,516股及3,541,433股,分别仅占已发行股总数约0.06%、0.04%及0.04%。
此外,华发物业自2020年借壳上市以来,便未进行过股权融资。
而企业上市所谋求的一大便利就是开展股权筹资活动,华发物业直言,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司无法充分利用其目前的上市平台作为其长期增长的资金来源。”
事实上,除了不能为其插上资本之翼外,为了保持上市地位,还要花费大量的维护成本。如向交易所缴纳上市费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和审计师的费用,定期召开会议的费用,发布公告等费用。
华发物业坦言,“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股份继续上市可能不会给本公司带来任何有意义的裨益。”
选择私有化退市,华发物业的要约股东铧金投资诚意满满。注销价为每股计划股份0.29港元,较近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0.63%,较近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约70.59%。且于2023年每股股份的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溢价970.11%。
事实上,选择私有化退市,不仅需要魄力,更考验着要约股东的资金实力。根据公告,要约以注销5,778,615,040股计划股份,以每股0.29港元的注销价计算,要约人要支付16.76亿港元。
这笔资金并不是小数目,2023年,华发物业一年的净利润也就2.5亿元。公告显示,要约股东将以内部现金资源全数拨付,也就是说要约股东铧金投资手里至少有16.76亿港元。
这一信息也得到了国泰君安融资(为要约人的财务顾问)的信纳,“要约人可获得充分的财务资源支付其在该建议项下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金额。”
穿透华发物业股权信息,目前要约人铧金投资及光杰投资分别持有3,899,990,000及382,314,9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38.76%及3.80%。
铧金投资是光杰投资的全资附属公司,两者被视为一致行动人,而光杰投资则由华发股份(600325.SH)间接全资拥有。
华发股份又是珠海华发的非全资附属公司,而珠海华发是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国有企业。
国资物企华发物业选择退市,或许是审时度势后的无奈之举。但从侧面来看,对大股东华发股份而言,未尝不是利好。
一方面,华发物业退市后将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可以提升华发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另一方面,被视为现金奶牛的物业公司,将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其次,母子之间的业务协同效应将会得到加强,有利于华发股份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但事实上,华发物业的私有化退市选择,于多数物企而言,并不具有普遍参考性。在地产行业下行、流动性普遍承压的市场环境下,多数物业母公司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或不太可能有闲钱拿来注销股份退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