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资企业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力金融股价波动异常,耗时近半年的资产重组事宜被宣告失败,引起股价的大幅下跌,让不少投资者血亏。新力金融发布公告称,安徽新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于2022 年3 月 31 日、4月1 日和4 月6 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4月7日,新力金融股价继续“一”字跌停。
本因涉及动力电池重大资产重组,新力金融一度暴涨超一倍,但四个月之后,公司突然停牌,重组案宣告失败。
有投资者向新力金融董事会表示强烈的不满:“目前中小股东都很绝望,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重组失败导致大跌,说内幕交易彻查,作为安徽省国营企业,是否能让我们再次相信你们,你们是否有能力和愿景,在今年推进转型升级工作,而不是选择躺平?信心比黄金重要,希望管理层能拿出方案稳定投资者信心,不要导致股票踩踏,割出带血的筹码。”
新力金融公司则回应称,公司承诺在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披露后的1个月内,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将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工作,力争尽早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目前,上交所官网显示,对新力金融资产重组事项发出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
并购失败
这次资产重组案于2021年11月就已经启动,早前的2021年11月24日晚间,新力金融正式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将其持有的主要从事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典当和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业务的公司股权置出上市公司,同时置入比克动力75.62%股权,差额部分由新力金融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上述交易完成后,比克动力将成为新力金融的控股子公司,新力金融的主营业务也将转变为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
新力金融表示,本次交易是上市公司在原有业务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背景下,为了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而进行的交易。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迅速且具有较高壁垒,若公司采取自行投资的方式进入,则存在较大的市场进入难度和较长时间的初始经营风险。随着本次差异化资产注入,公司能够快速切入新能源行业,有利于公司拓展新业务,构建上市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行业人士认为,比克动力并不是一个优质的标的资产。资料显示,比克动力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圆柱形电池、聚合物电池和方型电池,主要应用于消费类产品、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领域。目前主要通过销售圆柱形电池产品实现盈利。
从经营业绩来看,最近两年及一期,比克动力的经营持续亏损。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83亿元、15.64亿元和1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68亿元、-10.02亿元和-736.28万元。近期比克动力业绩情况转好,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所改善。这也是比克动力第三次冲刺A股,此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
并购前涉内幕交易
根据新力金融的股价走势,从2021年11月25日公布重组预案算起,其股价最高涨幅约一倍,而如果从重组事项停牌前的异动算起,涨幅则达到了165%。
从2021年10月26日开始,新力金融在没有任何利好的情况下持续上涨,11月10日更是突然涨停,当日晚间公司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于11月11日开市起停牌。至此,重组停牌前半个月时间,新力金融股价从6.58元涨到9.15元,暴涨39%。
与股价逆势增长不吻合的财务报表却相当难看,报告显示,新力金融于 2022 年 3 月 26 日发布了 2021 年年度报告,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3.31 亿元,总负债 22.06 亿元,资产负债率 50.92%,所有者权益 21.25 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11.42 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95亿元,同比下降 19.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 亿元,同比下降了 3,651.53%。
同时,神秘私募的突击潜入,更是引发网友的质疑。新力金融披露的股东名单显示,9月30日至11月10日期间,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两个私募产品买入数百万股,新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而自11月25日复牌以来,新力金融又收获了3个涨停板。
新力金融重组公告发布前的“蹊跷”涨停,招致11月28日晚间上交所的问询函,上交所要求新力金融说明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泄露、重大资产重组是否符合条件等情况。据央视财经评论人员称,私募基金在重组公布前集中买入,公司股价在“停牌前,连续涨停”。这样的情形,相信老股民们并不陌生,但在《新证券法》实施之后,在强调零容忍监管之下,这样的闹剧再次上演,是公司治理上存在漏洞?还是事中监管需要更加前置?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