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日报网2021-11-12
11月10日晚间,新力金融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公司正在筹划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比克动力”)不低于51%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当天新力金融与交易对方的实际控制人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二级市场上,新力金融自10月25日以来涨幅已达到42%,并于上述协议签署当天涨停。
资本熟客比克动力
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人对比克动力一定不会陌生。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三元材料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和2018年,长信科技与中利集团分别以8亿元和8.5亿元通过增资和收购持有比克动力10%和8.29%股份。尤其2017年长信科技曾经启动过与比克动力的重组,力推后者走入资本市场。但由于中概股回A的政策不明朗,最后不得不终止。去年以来,由于众泰汽车业绩大幅下滑,导致比克动力遭遇欠款风波,并连带容百科技、新宙邦和杭可科技等一众上市公司遭遇应收账款危机,引发资本市场持续关注。
身处逆境中的比克动力最终选择卖身新力金融。对此,有接近新力金融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新力金融的类金融资产未来实在看不到业绩提升的希望,而且政策明令禁止类金融资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新力金融要想持续发展只能转型。但比克动力前两年业绩下滑严重,所以能够通过新力金融进入资本市场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有利于前期投资者退出。”
记者查询天眼查APP发现,比克动力此前经历了多达七轮融资,目前股东人数较多。其中,深圳比克电池持有29.14%股份,西藏浩泽商贸公司持股22.64%,长信科技持股11.65%,中利集团持股8.29%,长信科技前实控人陈奇、高管高前文分别持有5.21%和4.17%股份。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超过4%。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向前。
公告显示,比克动力的车电类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镍钴锰酸锂为正极、石墨为负极,包括单体圆柱电芯和车电模组。
“跟特斯拉一样,比克动力的三元电池也是圆柱电池,因为这个原因当年比克动力着实火了一把。”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同样都是圆柱电池,但比特动力整体技术水平与特斯拉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从市场来看,目前国内车电类电池仍是方形电池的天下,圆柱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可能还不到1%。原因一个是方形电池的技术积累比较多,还有就是方形电池的产业链也比较完善。我参加过各类汽车和电池的展会,极少时候能看到比克动力的展位。圆柱电池的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并不掌握,车企采用圆柱电池的方案也很少。”
业绩增长是关键
2015年前后,资本市场掀起了游戏资产、类金融资产并购潮,一大批主业不振的上市公司选择卖壳或并购来提振主业。新力金融正是其中之一。
新力金融前身是从事水泥生产销售的巢东股份。2015年巢东股份先是以16.82亿元收购新力投资等46名交易对象持有的五家类金融公司股权,实现了“水泥+类金融”的双主业重组计划。后又以11.14亿元向海螺水泥旗下巢湖海螺公司置出所有水泥主业,实现了类金融资产的“全控”。重组完成后,新力金融一直谋求主业做大做强。公司在2016年7月份与海科融通擦出火花,后者主要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但最终在2018年3月份宣布分手。紧接着新力金融又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但与标的公司微创网络谈判无果后,最终转而收购了新三板企业手付通100%股份,进一步推进公司“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不过并购后的新力金融依然业绩平平。梳理公司历年业绩不难发现,自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里,新力金融仅在2016年实现净利润1.63亿元,2017年出现3.09亿元亏损。虽然2018、2019年盈利数千万元,但2020年又陷入亏损的尴尬局面。反观原有的水泥主业,自2016年开启了一轮长达5年的上涨态势,至今水泥企业依然保持着高景气度,这与新力金融现有类金融业务萎靡不振形成了巨大反差。
“之前是脱实向虚,现在公司肯定是要脱虚向实了。”前述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肯定是要把原来的类金融资产置出的,出售给大股东让他们来好好经营。现在最大的考验还是比克动力的业绩问题。2016年比克动力的业绩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一大批电池企业业绩都出现大幅下滑,资金链非常紧张,比克动力也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业绩不行,重组能否成功依然有很大的变数。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长信科技增资比克动力时后者曾承诺其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净利润(扣非后)分别不低于4亿元、7亿元和12亿元。但上述报告期内仅有2016年完成了业绩承诺,2017年、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仅有4.9亿元、4479万元,与业绩承诺差距较大。
(编辑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