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上海家化(60031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重塑上海家化,林小海准备好了吗?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20  上海家化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2024-06-20

  

  图源:上海家化官网

  上海家化的战略方向是否能在“林小海时代”延续,未来走向是否适合“林小海风格”,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苗野孙艺格/发自上海

  十年四次换帅,这一次空降上海家化的是出身“阿里系”的林小海。

  6月1日,他正式从潘秋生手里接过了上海家化,此刻的上海家化已经失去了中国美妆头把交椅。

  财报显示,2023年,上海家化的营收同比减少7.16%至65.98亿元,创六年来新低,被“小弟”珀莱雅的89.05亿元超越,“中国美妆龙头老大”的地位正式易主;扣非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减少41.77%,也是七年来新低。

  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上海家化曾是无可争议的“领头羊“。作为126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它拥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消费者认可,但它真正的高速增长却停留在了上市前后的两个十年。翻看上海家化近四年的财报,“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趋势愈发明显。

  

  潘秋生曾公开回应有关上海家化“掉队”的质疑,他直言,“企业被超越,最着急的人肯定是我。”现在,面对后来者的追逐与超越,压力给到了林小海。

  对于未来的发展,上海家化明确向高毛利、高增速、高品牌溢价的品类进行聚焦的战略,并提出逐渐加大美妆业务占比,通过差异化提升个护业务盈利性,主动舍弃低毛利、低利润、低品牌溢价的品类业务。

  “这一调整,在2023年已经开始逐步推进,虽然在短期内会带来收入方面的压力,但对我们整体的经营质量将带来持续的提升。”上海家化表示。

  外界普遍猜测,上海家化的这个战略方向是否能在“林小海时代”延续,未来走向是否适合“林小海风格”,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如何在上海家化的战场中证明自己,林小海还未给出答案。

  为什么是林小海?

  林小海,是曾被张勇力荐掌舵高鑫零售的“一号位”。

  2020年5月,林小海加入高鑫零售,并于同年12月成为高鑫零售执行董事,2021年5月接下了高鑫零售CEO的职务。此前,他先后供职于宝洁和阿里巴巴。

  对于林小海的“空降”,外界猜测上海家化将与阿里巴巴展开合作。对此上海家化表示,此次换帅与阿里合作无关。

  上海家化选择林小海,或许是看中了他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经验,累积了大量传统零售转向新零售心得。

  “林小海拥有多年跨国消费品公司和中国快消品行业管理经验,善于驱动转型变革,有较强的战略领导力和执行力。”上海家化如是评价。

  在接棒上海家化之前,林小海在高鑫零售坚持全渠道多业态发展战略。在家乐福、沃尔玛等老牌商超纷纷闭店的情况下,林小海选择将高鑫零售带向一条更新的路,通过数字化和组织创新,完成了生鲜自营化的供应链能力建设,建立了大润发、大润发Super、小润发还有高鑫零售特色的M会员商店。

  林小海给传统卖场式微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高鑫零售也从“大而全”的发展阶段迈入了精细化、多元化的新零售创新时代。

  或许是林小海一系列改革的动作,让上海家化看到了希望。于上海家化这样以线下渠道为主的老牌企业而言,需要一位能将线下渠道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并同时发展线上业务的“重构者”。

  不过,有投资者直言,“虽然我觉得潘秋生不是最好的,但是这刚刚才走顺的发展计划和改革路径,换个人又得换策略,什么时候才能脚踏实地做生意啊?”“林小海算是兼具日化行业和零售行业经验的全才,能不能带领上海家化脱离困境还需要时间检验。”

  根据最新披露的财报,高鑫零售2024财年营收同比减少13.3%至725.67亿元,亏损高达16.68亿元。此外,作为知名商场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在2024财年关闭了20家大卖场,虽然新开6家,但是在报告期内大卖场净减少16家。

  林小海作为高鑫零售的主要经营负责人和操盘手,这样的业绩表现很难说与其经营思路和战略打法没有关系。

  美妆龙头易主

  在潘秋生掌舵的四年里,国货美妆赛道一次次“换血”,诸多品牌崛起,随着新鲜血液的注入,上海家化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营业收入也节节败退。甚至去年掀起的国货美妆潮也没能拯救上海家化,其营业收入被珀莱雅反超,丢失了国内美妆龙头地位。

  2023年年报显示,上海家化营业收入为65.98亿元,同比下滑7.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亿元,同比上升5.93%;归属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仅为3.15亿元,同比减少41.8%,这是上海家化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营收规模在去年逼近90亿元的珀莱雅,远超上海家化,稳居国货美妆品牌首位。

  如何从珀莱雅手中夺回行业龙头的地位,将是林小海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2023年,珀莱雅实现营收89.05亿元,同比增长39.45%;归母净利润为11.94亿元,同比增长46.06%。

  

  截至发稿,珀莱雅总市值为434.21亿元;反观上海家化,其总市值仅为126.79亿元。

  美妆行业的分析师认为,上海家化的产品结构并不适合线上的快流量打法,比如六神花露水类的低毛利产品,甚至还有一些季节性产品,很难在线上玩出花样。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营业收入规模不达预期。公司目前仍处于调整阶段,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战略转型带来的阵痛及历史遗留问题所致。”上海家化表示。

  将时间线拉长来看,上海家化近十年的业绩颇为低迷,年平均营收在65亿元左右波动,尽管2019年和2021年营收有所突破,达到7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在外界看来,上海家化如此缓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管理层的频繁动荡脱不了干系。

  2011年,平安信托旗下平浦投资以51.09亿元从上海市国资委手中拿下上海家化大股东上海家化集团100%的股份,成为上海家化新控股股东。此后,上海家化十年里先后换了四任CEO,自葛文耀卸任以来,每位CEO的任期仅为2~3年。

  业内人士认为,自从平安入主上海家化后,主帅频频更换导致企业的战略和组织不稳,错失了本土化妆品发展的“黄金十年”。

  “稳定的管理层是长期成长的基础和保障,频繁更换管理层会导致经营思路和策略的不连续,影响业绩表现。”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

  资深零售专家王国平认为,从管理层面来看,上海家化明确知晓问题出在哪里,但很多概念没有办法落地,导致经营层面走下坡路。“理论都对,操作上都没有效果。”

  林小海能行吗?

  “潘秋生时代”结束了,但上海家化的改革创新之路才初见雏形。产品创新、扩张海外市场、发展线上渠道,这些都是潘秋生留给林小海的难题。

  2023年,在上海家化的多条业务线中,只有护肤业务实现营收正增长,同比增长0.98%至19.94亿元。其他业务品类的营收情况均为负增长,如个护家清、母婴、合作品牌等,分别实现营收25.41亿元、18.56亿元和1.96亿元,同比增幅-4.88%、-13.35%和-37%。

  有人直言这是潘秋生错过了直播电商的红利期导致的结果。

  此外,在产品研发方面,上海家化投入的经费在逐年减少,由于潘秋生鼓励“降本增效”“提升毛利率”,2021年~2023年,上海家化的研发费从1.63亿元降至1.47亿元。

  前述某美妆行业分析师认为,随着年轻客群崛起,美妆市场需求日益多元个性化,品质、功效、安全多维度要求,导致企业产品研发难度加大,研发质量、效率、投入体量都是决胜关键。上海家化本就出现成长疲态,连续减少研发费可能导致公司在创新布局、市场卡位、长期发展力上滞后于竞争对手。如何在保持盈利力和提升研发力间找到平衡点,在短利长益间正确抉择,是一个严肃思考题。

  同时,上海家化对线上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公司管理层在今年4月表示,“今年事业部调整以后,线上业务发展得更快。主营业务中的线上收入从去年的28%提升到目前的29%,随着接下来618和双11活动的参与,整体线上业务占比将会更高。”

  能否同时做好线上、线下双渠道业务线,是林小海即将迎来的一场大考。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上海家化的营收下降不到4%,归母净利润上升11.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升幅接近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上升了25%。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迎来了“开门红”,并且大幅超过了预期。

  在营收增长承压的情况下,林小海能否带领上海家化重回国货美妆“巅峰”,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