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02517.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6880.28万股股份,中国香港发售股份688.08万股,国际发售股份6192.2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2023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招股;发售价将为每股发售股份5.98港元,华泰国际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3年11月2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锅圈本次香港IPO引入基石投资者包括恒顺醋业(600305.SH)、欣鑫、锦鼎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锦鼎资本,为牧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以及COFCO Capital Fund。
火锅的快速发展,亦带动火锅产业链的发展,其中锅圈食品便切入火锅食材超市赛道,并且成长十分迅猛。
锅圈食品成立于2015年,成立至今8年时间就做出了70多亿元的规模,并在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多时间里完成7轮融资,明星股东阵容包含IDG资本、三全食品、物美投资、招银国际、嘉御资本、启承资本、TPG、天图投资、分众传媒、光源资本、瑞橡资本、茅台基金等。
就业绩而言,锅圈食品营收与利润双双录得快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间营收分别为29.6亿元、39.6亿元以及71.7亿元(人民币,下同),毛利润分别为3.3亿元、3.6亿元以及12.5亿元,并于2022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为2.4亿元。
据了解,2022年扭亏为盈主要为疫情“宅经济”的正面刺激。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净利润1.19亿元。
从生意模式来看,锅圈食汇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向他们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并提供门店运营管理等策略,但不收取加盟费。
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食品有9844家店,涵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其中自营店6家。
锅圈收入也绝大部分来自于加盟商,不过有所下降,由2020年的98.2%下降至2023年前4个月的87.6%;其他销售渠道收入占比则由2020年的0.2%提升至2023年前4个月的10.1%。不过与加盟收入占比来看,其他销售渠道占比仍旧较低。
过往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也主要得益于加盟店总数的增加。招股书显示,锅圈食品的加盟店总数由截至2020年1月1日的1441家增至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9838家。
2020年至2022年加盟店数每年净增加2000家以上,不过净增加数呈现下降趋势,由2020年的2855家下降至2022年的2352家,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加盟店净增加数为622家。B端加盟商越多,锅圈食汇产品销量越高,成本控制力越强。
主打“加盟模式”不仅让锅圈食品甩掉了人工、门店租金、产品损耗等成本“包袱”,还为该公司增添了年度服务费等营业收入,同时将存货风险分摊给加盟商。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模式的变化,中国人的就餐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在买菜回家做饭、餐厅用餐以及外卖之外,选择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人群也逐年增多。根据沙利文报告,按零售额计,在家吃饭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47.1%增长至2022年的60.3%。
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分为即食、即热、即烹食品和预配食材四大品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菜品质量和新鲜度。由于品类丰富,在家吃饭餐食产品也给了人们按照个人口味和偏好定制餐食的空间。
疫情也改变了一些人的饮食习惯,疫情结束后,一些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改变推动整个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快速发展。
政策层面,202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安全、智能、环保的冷链体系,保证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质量。同时,配合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化体系,由于生产车间前置化,食材从采摘到净菜处理流程更短,也减少了食材在运输途中的损耗,从而减少整体成本。
在供需两旺的情况下,根据沙利文报告显示,按零售额计,中国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47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6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5%。预计2027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400亿元,自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7%。
2022年,锅圈在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是最大的在家火锅和烧烤食品提供商,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中占据3%的市场份额,在家火锅和烧烤食品中占据12.7%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