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恒瑞医药(60027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恒瑞医药,必须靠创新药扭转局势?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26  恒瑞医药内幕信息

来源 :盛杰前沿2022-07-26

  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工作日前落下帷幕,有药茅之称的恒瑞医药,自然又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根据公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恒瑞医药此次中标4个品种,分别是磺达肝癸钠、帕立骨化醇、伊立替康、盐酸头孢吡肟。

  相比较齐鲁制药、扬子江、科伦药业,中标品种均在10个以上,恒瑞医药似乎显得不太积极。

  这也不难理解,仿制药集采这件事本身确实就一个利空。在集采的影响下,恒瑞医药过去靠仿制药打天下的高速增长逻辑失去了想象力。

  根据恒瑞年报,2020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三批集采涉及的6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19亿元,2021年下滑55%。

  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0年销售收入44亿元,2021年下滑37%[1]。

  集采将仿制药利润大幅压低,这也意味着,这一赛道再没有快速增长的财富故事可讲。“(靠这些药)累死也无法改变现状”,孙飘扬就曾这样评论早年生产的利润低的产品。

  不过称得上“好消息”的是,伊立替康是恒瑞医药最后一个20亿+的仿制药,这次集采后,往后的集采不再能伤恒瑞医药的根骨。

  仿制药的福利到此结束。恒瑞医药以后只能靠创新药了。

  自2018年以来,全国集采已经进行了七轮,整个医药行业集采逐步走向常态化,平均每轮中选的产品价格降幅基本在50%左右。这些集采药品的降价,有效降低了患者用药费用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实在的好处。

  但在集采大刀阔斧“降价”下,对于药企而言,挑战重重。

  集采常态化下,企业收入规模及利润端均受到极大威胁。转型创新药似乎是破圈突围的唯一路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虽然前面提到往后的仿制药集采已经对恒瑞医药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并不代表恒瑞就要开启反转或者反弹模式。

  除了仿制药造成的失血,创新药领域恒瑞医药并不容乐观。仅目前已上市的创新药产品来看,营收尚未成为其营收支柱,并不足以支撑恒瑞医药后续发展。

  2021年年底,孙飘扬曾坦陈,过去他曾以为,有10款左右的新药就可以支撑恒瑞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恒瑞需要更多产品,或者说更多“不重复”的产品来支撑自己的发展。

  究竟多少新药才可以撑起恒瑞这样一家公司的未来?

  今年6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1类新药瑞维鲁胺片获批上市。自此,恒瑞医药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增至11个。

  我们先来看去年上市的十款创新药和对标产品,以及销售潜力预估。

  

  三生123整理

  有业内人士估计,即使恒瑞医药与对标厂家品种在国内的销量一样,这些药物的总销量也不会超过150亿元。再加上公司业绩扛把子卡瑞利珠面对国内众多竞争对手的围堵,收入不及预期,其他me-too类药物因为竞争激烈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再考虑2021年公司共有氟唑帕利胶囊、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等9款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如果说集采的挑战在于价,那么创新药进医保带来的挑战主要在于量。

  与带量采购在谈判时就直接规定医院使用量不同,药品经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之后,目前只有约30%的药品可以进入医院药房,这一比例主要受到医保基金的承受力、卫健部门多重考核指标的制约等因素,这意味着已进医保且具有技术壁垒的国产创新药可能无法立即占领可观的市场。

  如果仅限于国内市场,这11款创新药并不能挽救恒瑞医药。如果走出国门,或许还有希望。从国内PD-1的内卷化就能看出,想要实现一款产品的持续高增长,拓宽销售渠道、进军海外是不二之选。

  目前,除已上市的11个创新药外,恒瑞医药另有6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5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2]。

  但创新转型需要时间,创新药的回报也需要时间。

  众所周知,一款新药的研发周期通常需要10年,开发投入已经达到了18亿美元。如此高额的投入成为了传统药企的噩梦,也是小的新药开发企业难以逾越的资金门槛。

  今天的恒瑞医药的确面临着很多问题,但基本面没垮,在通往创新的路上可能面临很多波折,但还在咬牙坚持,单是这份执着,就值得令很多国内同行尊敬。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