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2021-11-20
恒瑞医药(600276)11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决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估计进行变更,这意味着,一直以来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恒瑞,研发支出开始资本化。
目前,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内多家创新药企也都采取这一做法。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恒瑞采取研发支出资本化变更后,公司财务表现将与行业内其他同类公司更具有可比性。
如何研发支出资本化?
恒瑞医药公告中将公司药品研发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临床试验的药品研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是指药品研发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前的所有研发支出;开发阶段支出是指药品研发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后的研发支出。第二类是其他药品研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是指项目开始至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前的所有研发支出;开发阶段支出是指取得药品注册批件后的研发支出。
公告显示,公司根据研发项目的进展召开专家评估会,开发阶段支出经评估满足资本化条件时,计入开发支出,并在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确认为无形资产。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则计入当期损益。研究阶段的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恒瑞医药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恒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对研发项目推行了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随着研发实力和经验的积累,公司成立了专家组定期对研发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业务发展需要及市场情况适时对研发项目进行调整,减低了研发结果及商业化成果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并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公司决定对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的估计进行变更,使公司研发费计量更加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部分创新药企率先资本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与国际接轨,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入账方式重新做了规定:首先是将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以下5个资本化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企业将研发支出作费用化处理,那么,在研发当年,企业即可将其实际发生的研发投入作为成本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资本化处理,企业则需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将研发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在未来的无形资产使用期间,以摊销的方式计入损益。
由于医药研发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国内有不少医药创新药企都采取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方式。例如复星医药,复星医药2020年研发投入40.03亿元,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12.08亿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30.18%,2019、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为41.05%、40.98%。2020年贝达药业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51.12%,海思科为49.32%,沃森生物为44.12%,国内知名的biotech公司如君实生物、信达生物也都采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可以说,研发投入资本化在医药研发行业已经形成一种趋势。
研发支出处理仍趋保守
作为医药研发企业,恒瑞医药多年来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研发投入。近年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7%左右,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1.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0.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恒瑞医药还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大国际化投入力度,今年上半年,海外研发支出6.43亿元,打造国际化临床研发团队、布局创新药物国际临床试验的步伐不断加速。
“在研发支出的处理方式上,恒瑞过去一直是非常保守的,将所有的研发支出都直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相比较而言,同行业其他企业,有的资本化比例就比较高。”行业人士分析,“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之后,恒瑞的财务表现将会与其他同行业公司更具有可比性,不过总体而言,从药品研发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后开始资本化,恒瑞在时点的选择上相对也还是比较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