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间,*ST凯乐发布《关于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称,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且将于2023年2月15日摘牌。公司目前正与券商接洽,拟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书》,委托其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并授权其办理股份退出登记等相关事宜。
2023面值退市第一股
触及多类退市情形
在交易所规定的诸多退市情形中,*ST凯乐首先触发的是面值退市。
公告显示,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ST凯乐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中第 9.2.1条第(一)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同时,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1.14条、第9.2.9条和第9.6.1条的相关规定,由于*ST凯乐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而被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至于公司被“面值退市”的原因,则是投资者的用脚投票。相关公告显示,除了面值退市之外,*ST凯乐或许还将触发财务退市、重大违法退市等多种退市情形。
具体来看,在财务类退市指标方面,早在今年1月14日,*ST凯乐就曾发布公告称,公司2021年度期末净资产为-18.15亿元,另据财务部门初步核算,预计其在2022年的期末净资产为-21.5亿元~-23.22亿元。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其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至于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则是与公司在去年12月份披露的由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息息相关。
公告显示,*ST凯乐在2016~2020年的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测算,公司2017~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可能触及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9年4月修订)》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如根据正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专网通信骗局”参与者
曾虚构营收超500亿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当初那起震惊了整个A股的“专网通信骗局”。
回溯上市公司过往财务指标和相关公告后,机会宝发现,*ST凯乐专网通信业务的真正暴雷是在2021上半年。
2021年8月31日,*ST凯乐在半年报中称,“2021年上半年,公司专网通信业务出现客户逾期支付货款、供应商逾期供货、销售合同无法正常执行的情况,且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公司表示,为了化解危机,公司已向专网业务供应商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起了诉讼,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通过司法措施积极追讨款项。机会宝也发现,2021年6月,*ST凯乐也确实以买卖合同纠纷为由向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而相关诉讼的被告就是其专网通信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也是彼时臭名昭著的“隋田力”的关联公司——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自2020年5月起,与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并向其采购专网通信业务相关产品。合同生效后,新一代出现了逾期供货的情形,经公司多次催讨,新一代至今仍均未履行相关义务。截至本公告日,新一代收到预付款合计人民币11.51亿元所对应的合同已逾期尚未交货。为减少损失,公司依法就前述新一代的违约行为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
乍看之下,*ST凯乐好似是一个受害者的身份。但是,证监会在去年12月份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让这件事情有了新的定论。
《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2016年至2020年,凯乐科技与隋田力合作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合作期间,凯乐科技仅在2016年存在少量专网通信业务。其他专网通信业务均为虚假,仅是按照合同规定伪造采购入库、生产入库、销售入库等单据,没有与虚假专网通信业务匹配的生产及物流,以此虚增收入、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据上市公司2021年报,2016~2020年,*ST凯乐专网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61.20%、73.46%、86.88%、86.35%和91.50%,所涉收入在51.53亿元~147.33亿元不等。
而经证监会调查,2016年~2020年,*ST凯乐分别虚增营业收入41.26亿元、110.98亿元、146.38亿元、136.17亿元和77.46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48.99%、86.32%、85.85%和91.13%;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77亿元、9.21亿元、16.31亿元、17.56亿元和14.51亿元,分别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64.97%、99.99%、144.84%、183.71%和247.45%。
同时,经证监会测算,*ST凯乐2017~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公司也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全面注册制已经到来
*ST凯乐敲响警钟
从风风光光的上市公司到如今的一地鸡毛,*ST凯乐的结局令人唏嘘,但也为目前所有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
在“壳资源”稀缺、退市机制不完善等的背景之下,退市难向来是A股的“老大难”问题。据机会宝统计,从1999年一直到科创板设立前的2018年,我国A股的退市公司一共仅有19家,而截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经超过了3400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股等的成熟市场。以纳斯达克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有全年完整交易数据的纳斯达克上市企业还不到3000家,而在纳斯达克累计IPO的企业多达20000多家。
数据来源:wind,机会宝
不过,随着2019年科创板正式开板以及此后注册制在我国A股市场的不断推行,A股退市公司数量也显著增加,截至2022年年底已经增至192家,2022单年也是创下了46只的历史新高。不难预测,在全面注册制正式推行的当下,随着“壳资源”稀缺度的降低以及退市相关配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未来退市企业数量必将进一步增长。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也曾表示,“在全面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上市供给的增加,让壳资源没有那么稀缺,壳价值就会降下来,相对应的,退市难度也会降下来,预计未来退市企业数会显著增加,企业会出现分层。在退市常态化实施后,市场范围的扩大也会让投资者对表现差的企业用脚投票,会形成价格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局面”。
基于此,上市公司们更应该在苦练内功,在提升自身质量的同时做好信披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切实保护好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避免让自身坠入退市的深渊。
编辑:仝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