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复星医药(60019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创新内卷如何突围|复星医药王兴利:迈出艰难第一步,创新选择是关键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21  复星医药内幕信息

来源 :上海科技2024-05-21

  

  上海科技近期推出

  「View·想说」系列

  创新应该怎么做?

  特别是对于正在穿越资本寒冬、向创新药进军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创新的模式是什么?是否有成功的路径可借鉴?什么样的创新策略可以成功研发出新药并赢得商业市场?

  今年第一季度,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出海再突破,其中一种产品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截至目前,汉曲优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惠及逾18万全球患者。

  

  “其实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目前经历的挑战复星医药也一样在经历。”复星医药执行总裁王兴利向上海科技表示:

  “我觉得创新最大的难点在于选择。”

  “资本寒冬”之下,

  其实有益于甄别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尤其重要,

  选择开发什么产品,

  选择什么开发路径,

  选择什么治疗方式等等,

  这些都会对创新成果

  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不同于其他行业,失败率太高了。其他行业也许花的功夫越大产出越多,但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选择是关键。”王兴利说。

  “陪跑”一起研发,

  而不是直接拿过来用

  近年来,伴随着在创新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复星医药创新研发成果加速兑现,并实现了多个领域“从0到1”的突破。在创新技术的研发转化落地方面,复星医药有哪些经验分享?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王兴利介绍,去年年底,复星医药召开了“第一届源头创新的第一公里”大会,开放型的创新研发模式,就是想看一下怎么才能真正选择好治病机制靶点。

  “复星医药很早便开始布局源头创新,主要是通过与大学建立合作研发的关系模式。”

  王兴利强调,“复星医药的科研团队会与高校一起进行研发。这一定是一种深度的合作。”

  所谓“深度合作”是什么?

  “就是我们跟着他一块儿研发,

  就是复星医药和大学科研人员

  携手并肩走,

  而不是大学做完了我们买过来用。”

  王兴利介绍,例如在早期做研究的时候,药企能在某种程度上跟他们参与进去。比方说一个新产品,一个新机制,一个新靶点,大学科研用了5年的时间做到了领先的水平,可是等到企业要进行转化的时候才发现从药的商品化开发角度又缺少一些早期科研内容,这样再返工做就耽误了领先的时机。

  “等于是陪跑,好了以后咱们再交接棒。”

  所以,复星医药和高校的合作其实与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太一样,在这样的合作中就需要高校“打开一扇门”,让企业与高校联手开发。

  

  目前,复星医药正在与复旦大学等高校探讨这样联合开发的合作机制。在探索创新之路过程中,复星医药与成熟科学家团队携手合作,打造了港股18A上市企业中第一个盈利的创新药企复宏汉霖。采用间接投资,合作开发的创新模式,实现低风险孵化,落地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与此同时,成立中美孵化器,引入市场化创新基金,设立定投基金,整合资源成立TRC(转化医学中心)等多元化方式,帮助复星医药逐步迈向创新深水区。

  在王兴利看来,“企业和高校两方能真真正正深度结合到一起,对中国医药创新研发来说是有希望的一个拐点。”

  出海不只是“卖货”

  当前,复星医药在美国市场的仿制药自营队伍日益成熟,已与5家大型分销商及16家集中采购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制剂产品销售;同时,复星医药组建美国创新药团队,并开展创新药产品的商业化筹备工作。

  

  “我们最近也在跟跨国药企谈共同开发。”

  在王兴利看来:“所谓‘共同开发’就是我们可以跟跨国药企联合开发一款产品。这个产品的开发可以是一开始复星医药负责中国市场,跨国药企负责全球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我们双方组成同一个团队。但渐渐的复星医药开始负责全球市场,变成大家一块做,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前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更多的是把产品卖出去就不管了。”王兴利说,“不能只想着把产品卖出去了,那就成了卖货的,这样会逐步沦为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复星医药在海外都有本土化的商业化的团队。“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把产品卖出去,更要具有自己把这个产品开发出去的能力。日本、韩国等目前发展较好的跨国公司,也都曾迈出这样艰难的第一步才成为了今天的国际巨头。”

  也正是因为上海的“城市背书”,复星医药等一众生物医药公司才更容易吸引并促成一些与全球领先公司的合作。如复星医药与全球领先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Intuitive成立了联营公司,积极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产化”、与全球领先的CAR-T细胞疗法公司Kite Pharma成立了合营企业,让高质量CAR-T产品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再如复宏汉霖、复创两个创新团队都得益于复星医药在上海及美国两地实验室的高效协作与沟通。

  

  在王兴利看来,在各种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索,来验证与支持复星医药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在中国目前的现状下还是蛮实用的。

  “其实大家的创新起步差一丁点

  最终到商业市场上就会差之千里。”

  比方说新药研发平均成功率(从I期到NDA)10%的年代,某个药企把这个成功率提高了一倍达到了20%。以此推算,在其他企业做10个药能成功1个产品,这个药企做10个药就会成功2个。假如如果又是高价值药的话,那么市场价值的差距就从10亿变成20亿了?!

  “归根结底,所谓创新的战略就是选择。”

  在红海里内卷还是去迈出一步寻找蓝海,

  或者是在红海里找到蓝海的区域,

  这一切都会落到你自己的选择。

  王兴利说。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