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亲自坐镇复星医药与华润医药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此次合作于复星医药而言,与拥有国企血脉的华润医药“联姻”也将给近期震荡的二级市场一剂“定心丸”。
复星医药的自研药迎新进展。
10月12日,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研制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汉贝泰”,新增宫颈癌及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两项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为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早间开盘,复星医药延续上日涨势持续走高,截至晚间收盘,公司股价报29.39元/股,上涨2.33%。
消息面上,10月10日,复星医药与华润医药还就大健康领域合作事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签约仪式出席人员名列中除了有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外,复星国际掌门人郭广昌也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可见其重视程度。
于复星医药而言,受此前相关负面市场情绪影响,近两月内其股价跌幅已近40%。而此番与华润医药合作,后者充足的现金流将助力其创新药领域的发展。
对于华润医药而言,复星医药的新鲜血液也将给这家老牌药企在海外业务、创新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业务层面带来新的想象。
“牵手”共赢
10月10日,郭广昌、吴以芳等一众“复星系”核心人物出席华润医药与复星医药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
据复星医药公告,此次签约仪式的完成也意味着此后双方将在大健康领域开展全面合作,重点围绕创新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通过战略与业务层面的合作,加强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全球布局与产业化发展。
于华润医药而言,与复星医药的“牵手”也给了华润医药手中如众多老牌药企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复星医药在海内外市场持续平衡,其业务也在制药板块以外拓展,尤其是公司的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在不断地强化独立运营能力。
而对于复星医药而言,华润医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储备,旗下以制药和大健康产业为首的相关药企稳定发展。双方合作可谓是“双赢”,此番签约仪式上“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的亲自坐镇,便可知复星医药的重视程度。
虽是互惠互利之事,但当下看来二级市场近期对复星医药的负面情绪也急需此次合作“扭转”。
9月2日晚间,复星医药上市迎来了首次被控股股东复星高科主动减持。具体根据复星医药发布的公告来看,复星高科拟以集中竞价方式,以大宗交易的形式,减持不超过复星医药总股本3%的A股股份,即不超过8,008.97万股,根据市场价格确定。
以9月2日每股40.21元的收盘价计算,减持计划已全面实施,复星高科套现规模可达32亿元。复星高科由复星国际全资拥有,郭广昌为复星医药的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以复星医药为龙头的健康业务板块为复星国际贡献了28%的营业收入。虽复星高科减持复星医药的原因在公告中表示是“自身业务规划需要”,但这也间接影响了复星医药的股价走势。
根据K线图显示,自9月以来,复星医药股价一路下跌,截至10月10日“冲喜”前,复星医药股价已下跌超30%,而此次合作事宜公布后两日,复星医药股价两日连续上涨。
新冠疫苗“折戟”?
实则复星医药的股价跌势也并不仅是大股东减持而造成的。
早在九月控股股东宣布减持之前,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机构重仓复星医药的动力已经有所下降。根据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13.4亿元,同比增长25.88%。
虽营收有所上涨,但公司归母净利润方面持续受集团所持有的疫苗公司BNTX股票股价影响,实现15.47亿元,同比下降37.67%。
此外,根据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有所减持,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均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仅新进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持股方面,公司二季度共有50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复星医药,较上季度减少20只,持股市值21.51亿元,比上季度末减少3.54亿元,环比减少14.12%。
市场情绪的波动实则也和此前一度寄予厚望的mRNA疫苗复必泰息息相关。作为国内最早获得新冠疫苗的药企,复星医药复必泰一度被寄予厚望,然而,复必泰的研发上市远不及预期,公司股价一度受其影响大跌。
复必泰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的mRNA新冠疫苗,其审批进度及国产化受到舆论关注。2020年3月,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签订协议,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BioNTech 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2021年,先后在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获得批准。
2021年7月,复星医药在回复投资人问询时表示:“国家药监局对复必泰的审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也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加紧行政审批。”这一表态曾一度给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复星医药的股价随之涨至历史最高点,达到每股近82元,与2020年1月相比涨了三倍多。
使据复星医药2021年年报披露,复必泰在港澳地区和台湾地区实现销售约2200万剂,一举成为复星医药2021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三个单品之一。
然而当下随着mRNA新冠疫苗研发的竞争不断加剧,多家创新药企相继进入临床试验。作为国内最早引进的mRNA疫苗,复必泰迟迟没有动静,二级市场情绪随之骤减,而复星医药的这波新冠红利似乎也难吃到,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而如此看来,近年来一度被赋予重要价值的复必泰也不能树起复星医药的高市值,而如何讲出新故事已经成为复星医药近一二年最大的战略课题。
“联姻”为寻求下一个风口?
造成复星医药市值低于同梯队企业的原因除mRNA疫苗的影响外,也与其营收板块有关,就复星医药而言,虽当前公司虽然有创新药不断上市,但仿制药仍贡献更多的收入。
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在公司制药收入的占比超25%,而这也意味着公司同期仿制药的收入占比约75%左右。
然而即便如此,公司的仿制药业务也受到负面影响。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的收入同比下滑2.54%至13.83亿元,毛利率同比下滑0.53个百分点,公司表示主要是阿拓莫兰和凡可佳等产品在集采执行后单价下滑所致。
同时,复星医药的抗感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核心产品的毛利率也各自下滑2.29、5、2.58个百分点。2021年开标的第六批全国集采,公司中标23个药品。今年7月,公司在第七批全国集采中,中标25个药品。
营收大头的仿制药毛利率不断走低,集采影响持续,这也使得复星医药不断不在创新药发力。
根据今年半年报,复星医药的创新药集中在抗肿瘤及免疫调节领域。同期,该领域的核心产品实现收入25.5亿元,同比上涨49.56%。其中,汉曲优、汉利康、苏可欣等销售额分别为8.13亿元、8.19亿元、3.6亿元。
当下的复星医药持续加大对创新研发,特别是制药业务研发的投入比重,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23.99亿元,同比增长22.77%此番与华润医药牵手也是公司在创新药领域发力的一大举动。
此外,近年来复星医药的资本运作不断,并基本实现了无死角的产业布局,从抗感染药、胃病药、抗结核药物、疫苗、仿制药到医疗服务、医疗美容器械赛道的“无死角”布局,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其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风口的追随者”当下复星医药在新股按疫苗后已将国产新冠治疗药物视为下一个目标。去年7月,复星医药与开拓药业签订新冠口服药普克鲁胺商业化销售的相关合作协议;今年7月又与真实生物订立协议,获其阿兹夫定片独家商业化等合作权益。
不过现在看来,复星医药虽再度站在风口,但阿兹夫被纳入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但其股价的跌势仍在持续,此前的负面情绪何时消退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