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格力地产(60018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信披违规、董事长被立案调查、频频被监管点名 热衷多元化转型的格力地产前途不明

http://www.chaguwang.cn  2021-10-29  格力地产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之星2021-10-29

  2021年10月22日,格力地产公告称,控股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投资”)和公司董事长鲁君四先生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

  警示函主要内容显示,因2016年定增过程中,珠海投资未将签署远期购买协议的非公开发行股份重大事项告知格力地产,导致格力地产信披延迟,涉及信披违规。

  事实上,格力地产之所以信披违规,有部分原因来自多元化蹭热点。格力地产近年来因为跨界蹭上“口罩”、“免税”等概念,股价短时间内快速拉升,也遭到监管频频点名。

  多元化业务“风生水起”,相较之下,格力地产显然有些“荒废”主业了。克而瑞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2021年1-6月,格力地产全口径销售金额为52.7亿元,排名173。拿地方面,格力地产也与大多数房企不同,多年未在公开市场拿地。

  “抽屉协议”埋雷

  警示函起因于2016年8月珠海投资签下的“抽屉协议”。

  2016年8月,格力地产以6.78元/股,向广州金控、杭州滨创、建信基金、广州玄元投资等6家机构发行4.42亿股,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香洲港区综合整治工程、珠海洪湾中心渔港工程、珠海格力海岸游艇会工程、偿还银行贷款等项目。

  非公开发行实施过程中,珠海投资与相关定增对象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约定在格力地产定增股份锁定期满后一年内,若格力地产股票价格未达一定条件,珠海投资需向定增对象购买其所持定增股份。

  然而格力地产股票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11月12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广东省高院出具的《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一审民事裁定书》(2019)粤民初52号显示,2016年7月21日,广州金控(甲方)与珠海投资(乙方)签署《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第3条约定在协议生效后5个交易日内,珠海投资或其指定主体应对广州金控认购的股票进行收购。

  2018年8月3日,该协议生效,广州金控多次催告珠海投资履行购买股票的义务,但珠海投资一直未履行。

  珠海投资对其余几家机构也未尽到“定增兜底”协议中约定的回购义务,这些机构也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在2019年申请冻结了珠海投资持有的格力地产3.47亿股份。

  上述“定增兜底”协议遭到上交所问询后,格力地产表示并不知晓定增方案实施过程中《附条件远期购买协议书》的情况,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珠海投资方面表示,对广州金控等诉讼请求持有异议,不应承担购买股票和赔偿等责任。

  但是,格力地产“不知情”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格力地产和珠海投资董事长、法人代表均为鲁君四。2020年11月23日,上交所就违规信披对鲁君四予以通报批评,起因为未尽职履行信披义务。对于上述纪律处分,上交所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多元化蹭上新热点助力昔日投资者“解套”

  2020年2月10日,疫情肆虐之际,格力地产公告称,通过全资子公司珠海高格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珠海市微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医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丰炎科技有限公司合资3000万元成立了珠海高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口罩等医用物资。

  生产口罩给格力地产公司股价带来极大的提振,从2020年2月4日的最低点3.74元/股票,一路反弹到3月6日的高点5.07元/股,期内涨幅高达35.6%。

  2020年3月,尝到“甜头”的格力地产在媒体采访时称,公司旗下“高格”口罩正在积极推进出口业务,决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支持全球疫情防控,预计全年出口1亿片一次性医用口罩。

  “1亿片”海口刚夸下,格力地产就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出口一亿片一次性医用口罩”并“积极推进出口业务”等事项是否属实,格力地产回复称,该信息发布确实不符合信息披露规则,是工作人员不熟悉相关规则。

  “免税”概念大热后,2020年5月23日,格力地产公告称,该公司拟向实控人珠海市国资委、城建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并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免税集团”)100%股权,发行价格为4.3元/股。若收购完成,格力地产将会获得免税牌照,注入相关业务,公司也将成为继中国国旅之后国内第二家上市的免税企业。

  “免税”利好消息刺激格力地产股价扶摇直上连拉8个涨停,涨幅最高接近4倍。格力地产因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再次收到了上交所问询函。其中,上交所要求格力地产结合公司生产经营、股东减持及近期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充分做好风险提示,自查前期提交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

  格力地产回复称,不存在公开或泄露相关信息的情形,亦不存在利用本次重组的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的情形。

  不过,2020年12月30日,格力地产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其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2021年2月9日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称,将暂停购买免税集团100%股权。

  在收购免税集团的同时,2020年5月,格力地产的子公司珠海保联还收购了科华生物18.63%的股权,加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但是,仅仅过了1年,格力地产打算将科华生物股权转让给圣湘生物,价格为19.5亿元,高于17.26亿元的收购价。一年的时间,格力地产的医药大健康板块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靠着一买一卖转让股权便可获利超2亿元。

  不过,在办理该笔交易的过程中,科华生物卷入一桩高达百亿的仲裁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剥离科华生物的两周前,格力地产发布了2020年报,提及要继续进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而科华生物的业务均与生物科技相关,格力地产这样的做法显然有些自相矛盾。

  多元化之路未有显著起色,格力地产股价暴涨却给了昔日被套牢的投资者们“解套”的机会。

  格力地产202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原位于格力地产第八位股东席位的杭州滨创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已然退出了前十大股东之列,其余五家机构投资者合计减持1.89亿股,合计剩余持股数2.29亿股。

  格力地产的员工持股计划也在股价高点悉数出售。2020年7月6日,格力地产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首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237.85万股、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512.95万股均已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全部出售完毕终止。

  地产业务停滞不前

  尽管格力地产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仍然对地产有较高的依赖性。格力地产2018-2020年年报显示,房地产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分别约为82.32%、56.40%、83.21%。

  在房企唯规模至上的年代,2015年-2017年间,格力地产协议销售金额从2015年的31.02亿元缩减到2017年的18.42亿元,协议销售面积从16.22万平方米减少到15.21万平方米,又大幅缩减至6.3万平方米。此后在财报中就极少披露销售业绩,也没有进入房企销售排名,直到2021年上半年才以52.7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和权益销售额进入TOP200。

  相应地,格力地产2016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22亿元、31.30亿元、30.78亿元、41.93亿元、63.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1亿元、6.24亿元、5.13亿元、5.26亿元、5.59亿元,直到近两年才呈现出明显增长。

  而在拿地方面,截至2020年末,格力地产的土储面积降至101.17万平方米,与2017年相比缩水了超过40%。2020年底,格力地产只有在珠海、重庆和三亚尚有待开发的土地区域,在重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土储规模的五分之四。

  至于格力地产在2014年和2016年高溢价夺得的上海三块地王,也因为周转不过来,至今仍有两宗地块还未入市,项目快熬成现房了。

  行业深度调控之下,格力地产想再奋起直追显然不太可能。财报显示,2021上半年,格力地产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4.67%,净负债率为167.92%,现金短债比为0.27,三道红线全踩。

  过早探索转型的格力地产显然有些进退两难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