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上海建工首次入选2023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这既是上海建工作为一家上市国有企业对投资者们交出的答卷,也是上海建工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积极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绿色转型发展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上海建工将发展战略定位为数字化赋能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领跑者,积极参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已在能源、环保、污染治理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致力于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上引领行业前进方向,打造新的“上海标准”。
推行绿色建造,打造绿色建筑。上海建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将绿色化理念践行到项目的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拆除等全产业上下游环节,采用绿色建造方式,制造绿色建材,打造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上海建工作为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拥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造体系,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化率”和“装配化率”。旗下建材科技集团的智能化预制构件生产车间,自主开发了国内首条新型双向可扩展智能化、全柔性生产流水线系统,预制构件年产能可达到75万m3,约可降碳排放8万t。
新型双向可扩展智能化、全柔性生产流水线
在提供优质建筑服务的同时,上海建工尽最大努力改善施工环境,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水,探索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实现降污减排。自主生产的节水产品—预拌混凝土2022年产量达4090万m3,旗下预拌混凝土站点实施绿色工业化设计,可节水约8%。苏河湾项目中支撑拆除所产生的垃圾约9500m3、中隔墙所产生的垃圾约2382m3,均由专业单位100%回收利用。2022年度上海建工较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759.79t,综合能耗减少10450766.68千瓦时。
建材科技第99个混凝土公司落户合肥
上海建工首个集投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于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长三角路演中心,运用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同层排水等先进绿色技术,实现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荣获美国绿色建筑LEED-NC铂金认证和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铂金奖。
长三角路演中心
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打造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集成应用绿色成熟技术,大楼外立面和楼顶安装高效的预制光伏板,146口地源井构成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高效的建筑生态水循环系统,外立面开启幕墙保证室内自然通风,利用中庭导入阳光,地下车库用8个导光管系统引入自然光线减少照明能耗,开发了一套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运维平台等,追求建筑卓越性能,呈现一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标准零能耗绿色碳中和建筑。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
上海建工坚持走“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拓展绿色产业,进行核心技术研发,以新产业新技术赋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2022年上海建工成立“碳中和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碳中和技术体系构建和技术达成路径。下属公司主编/参编了约10个绿色低碳相关的国家/地方/团体标准,如《建筑碳中和评定标准》(T/TJKCSJ002-2022)、《建筑工程绿色建造评价标准》(T/CCIAT0048-2022)等。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实现动能转换打下了坚实基础,2022年度达101.85亿元。
坚持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建设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开发、应用智慧运维平台,实现数字化交付、智慧化、绿色化运维。桃浦603地块工程,成为国内首个全方位运用数字化管控技术的土壤修复工程;东方医院项目在国内医院建筑运维阶段率先大规模应用BIM技术,一部手机就可以看到医院大楼30多项系统是否运行顺畅,实现在线报修服务管理;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和运维平台,相当于在电脑里绘制了一个有生命的上图东馆数字孪生体,让图书馆的碳排下降了20%,管理效率却提高了10倍。
上图东馆
积极布局绿色产业,目前“绿色足迹”已经遍布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水利水务、城市更新、建筑服务业、新基建等领域,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绿色发展格局。环境板块整合集团下属的3家土壤修复领域企业而成立的上海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已试点进行全价值链的碳排放核算,制定覆盖上下游活动的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截至2022年底,与各类组织合作的生态环境类在建合同额约369亿。
环境科技公司南大土壤修复工厂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目前已打通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及运维一体化产业链。2022年交付使用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屋面层设置1.47兆瓦光伏电站,铺设太阳能光伏板共计16140块,年减少碳排放997t,成为上海市首个也是全国最大低能耗公建项目。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屋面光伏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先后参与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修复、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上海海绵城市设计建设新模式探索都在对生态环境发挥积极影响。为强化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2022年特别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贯标培训,参训相关人员达1300人次。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
注重以人为本
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近年来,上海建工不断涵养“常怀利他之心、提升服务能力、源自内心自觉”的服务商文化,始终坚持把“回馈社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加快向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
重视员工发展,共享发展机遇。上海建工奉行包容和关怀的公司文化,为职工创造平等机会,建立健全职工薪酬及福利体系,鼓励职工间的沟通合作,努力打造多元共融的工作环境。
建立以“SCG-E人才培养计划”为主线,在职教育、岗位实践、职业认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过去三年,年平均培训量超8万人次,年平均支出教育培训经费达4500万,2022年每位员工年平均培训时数达32课时。为所有求职者与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关注全国化、属地化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已经在性别、年龄、学历、地域、雇佣类型等各方面构建起多元化的员工体系。
上海建工十分重视各类员工(包括自身员工和供应商/分包商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保护,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22年完善了分包单位合格准入与安全管理,优化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已有全国范围内3000余家分包单位,1600余个项目,近60万人次登记使用,目前在册21万余人。
“羿营”劳务实名制系统
上海建工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需,关注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服务增值。在发展中坚持保障、改善社会民生,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为保证客户健康和安全,建立完善《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管理规定》《服务响应管理指引》等制度,从施工设计、施工过程、交付验收和质保维修等各方面保障工程质量。2022年上海建工合同履约率100%,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100%。目前,上海建工已累计获“鲁班奖”127项,“詹天佑奖”61项。
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绿色施工在线检测评价技术,开展环境及安全影响监测,2022年上海全市获得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价的各类建筑工地中,约61.7%为上海建工创建。定期举办市民开放日活动,并聘请第三方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2022年总体施工质量满意度达94.38%。多年荣获“上海品牌”认证,行业服务能力获得广泛赞誉。
鼓励员工积极从事社区志愿工作等公益事业,推进项目团队与社区的融合,组建上海建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与投入力度。2022年,上海建工向各类组织捐款达600余万。
历时三年建成亚东小康示范村
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在西藏开展了为期3年的小康村建设项目,于2019年至2022年分三期顺利建成亚东县小康示范村(2022年竣工完成第二、三期)。在2022年疫情防控“大上海保卫战”中,上海建工超5万建设者承建各类防疫工程80项,完成总床位超过10万张,圆满担纲金山方舱医院的运维管理和服务保障任务,充分体现了上海建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精神。
完善管理体系
成就不平凡的企业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组织推进,上海建工完成“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正式修订完善并印发210项一体化企业管理制度,还依托上海建工统一OA门户平台,开发完成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管理体系中控制环境、过程识别、风险评估、管理职能、文件记录和内部审核等六大管理要素的高度整合。ESG相关制度更加丰满,一体化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数字化、动态化、无纸化、绿色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ESG理念全面融入企业制度和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制度一体化建设启动会
持续完善以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议事规则、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等为基础的公司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独立董事制度,为独立董事决策的独立性、多样性提供必要条件。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从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上把ESG落实到发展经营、浸润进企业文化之中,推动ESG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
管理团队全面护航可持续发展。上海建工2016年成立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集团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全集团的社会责任工作,下属各级公司相应建立对口管理团队或人员,在更高层面把控特定项目的社会影响,做好品牌形象塑造和声誉管理。2022年成立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设立风控总监,覆盖社会责任风险管控等管理职责。
十四五以来,上海建工持续加强内部廉洁建设,发布了“七个不准、一个严禁”的“建工铁律”,每年开展纪检监督、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培训项目,发放廉洁从业手册,全员100%签署《廉洁从业承诺书》,明确知悉企业对经营业务领域廉洁从业风险的规定和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
上海建工将秉持“建筑,成就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继续深植绿色低碳生产和发展理念,抓住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用绿色核心技术为五大传统业务转型赋能,推进六大新兴业务与绿色理念高度融合,实现建筑全产业链的增值效应。在加快推进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的同时,坚持将ESG理念根植于企业文化、将ESG管理贯穿于企业战略,将ESG实践融汇于企业创新,探索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的解决方案,助力可持续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