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哥离开的这些日子,A股市场一片狼藉。
特别是新国九条出台以后,市面上雷声滚滚,退市股、ST股大增,投资者但凡踩到一颗雷,犹如坠入万丈深渊,那场面,相当惨烈。
我们专注于做上市公司风险研究多年,以前觉得这玩意意义不大,垃圾白马都一个卵样,而随着目前市场生态的变化,我们觉得风险研究非常必要,甚至是刻不容缓。
基于此,虎哥复出,继续为各位老铁做风险研究,重点对象是那些市场尚未发觉、业绩看起来不错、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
今天第一篇,聊聊联美控股。
联美控股这家公司,虎哥关注它已经有几年了。
这家公司业务主要有两块,一是供暖及蒸汽,二是广告。其中广告业务的主要载体是其控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兆讯传媒。
从财务业绩来衡量,它算得上是白马,最近五年营收规模一直维持在30亿出头,净利润规模虽然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比如2019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15.92亿下滑至8.59亿,销售净利率从48.43%下滑至26.65%。
即使如此,这样的盈利能力,在A股依然是出类拔萃的。
那么这家公司最令我们关注的地方是什么呢?是它的货币资金和金融借款。
这是一家典型的“大存大贷”公司。
截止到2024年一季度末,联美控股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余额高达80亿,同时短期借款余额高达20.02亿元。
虎哥以前说过多次,“大存大贷”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没有经营逻辑支撑的“大存大贷”值得高度警惕。
那么联美控股的“大存大贷”有没有经营逻辑支撑呢?下面虎哥分别从公司经营及资本性支出两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看经营层面,2019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分别是33.96亿、35.98亿、34.68亿、34.5亿、34.12亿;营业成本分别是16.28亿、17.62亿、21.21亿、22.2亿、23.91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是14.38亿、9.27亿、17亿、14.44亿、15.07亿,五年累计金额70.16亿。
从最近五年的经营数据来看,公司平均年营收不超过35亿,年平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超过14亿。
也就是说,营收规模不大,经营性现金流很好。
再看资本性支出,2019年至2023年,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是3.44亿、3.56亿、3.31亿、3.11亿、2.56亿,五年累计金额15.98亿,年平均约为3.2亿。
这点资本性支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覆盖绰绰有余,也就是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是非常宽裕的。
这种营收规模不大、经营性现金流很好、资本性支出较小的公司,从正常的经营逻辑来看,虎哥看不出它有拆借大额银行贷款并在账面上囤积80亿货币资金的必要性。
换句话说,这种大规模的货币资金囤积没有内在的经营逻辑支撑。
当然,这只是其一。
其二是这家公司的短期借款,也非常有意思。
请看公司2022年年报披露的短期借款情况:
【资料来源:联美控股2022年年报P118页】
在短期借款分类说明第二部分可以看到,公司与兴业银行香港分行签订《贷款协议》,由其提供等值人民币额为4.186亿元的港币贷款。
这笔贷款非常令人费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面我们说过,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两块,一是供暖及蒸汽,二是广告。
其中广告业务的载体是旗下控股子公司兆讯传媒,它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根据其披露的财报数据,公司当期没有银行贷款。
那么这些银行贷款应该是供暖及蒸汽业务板块产生的。而它的供暖及蒸汽业务主要分布在辽宁及江苏两个省份。
这家公司实际上是没有海外业务的。
那么它向兴业银行香港分行拆借大额港币贷款,用来干嘛呢?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
其三是,我们发现,联美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苏氏家族,旗下有大量的房地产业务,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房地产市场有些大手笔。
比如大股东(董事长)苏壮强担任董事长的联汇置业有限公司,2017年斥资20.79亿元,在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拿了23.96公顷土地。
【资料来源:天眼查】
这块地主要用来打造一个名为“百老汇”的项目,公司总投资9.3亿美元。据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官网报道,该项目是“上海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现场演艺剧院群。项目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意向打造以百老汇剧院群为主,融汇甲级写字楼群、创新商业、高端酒店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联汇置业公司的发起股东有两个,分别是联美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百老汇控股有限公司,各持股50%,其中百老汇控股公司的注册地就是香港。
同时我们注意到,联汇置业的股东中间发生了变更,百老汇控股公司变更为联汇(上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变更时间为2022年2月,持股比例不变。
百老汇项目于2019年4月28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完工。
而联美控股2018年末没有短期借款,就是从2019年开始,短期借款开始飙升,19年末为2.93亿,2024年一季度末已增长至20.02亿。
当然,除了联汇置业公司外,苏氏家族旗下还有多家房地产公司,百老汇项目也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地产项目。
考虑到控股股东旗下有大量地产业务,而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较差,联美控股账面上又存在明显的“大存大贷”且没有比较合理的经营逻辑支撑,且存在蹊跷的大额港币贷款,这种种迹象,使得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