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科技前沿技术,合成生物学乘势而起,正在颠覆传统能源化工行业,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在多个领域走向产业化发展阶段,引领化工行业技术变革。
近日,新日恒力(600165)发布公告称,公司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已通过技术验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从“在建工程”结转至“固定资产”。
对于此次项目通过技术验收并转固,新日恒力表示,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考核验收标准及会计准则的要求,标志着公司月桂二酸项目的全面建成,并正式进入量产销售阶段。
5万吨月桂二酸顺利验收,多项指标显优
4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也在官网发布了“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项目”顺利通过技术验收的消息。
据悉,新日恒力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双方在项目验收的过程中,对项目现场及产品进行了评审验证。经双方一致确认,该项目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合同约定,并有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合同指标,达到验收标准。
月桂二酸新技术是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以来取得的重要突破成果之一,是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基材料技术产业化的重大进展。本次项目通过技术验收,标志着月桂二酸技术完成技术交接。
同时,本次项目也为微生物所承担的弘光专项“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产业化”项目第二阶段的目标完成奠定了基础。此外,双方将继续合作,持续开展月桂二酸的生产菌株改造及工艺优化工作,保持该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同时打造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日恒力生物法制备月桂二酸源于中科院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只需在常温及常压下就可以完成合成,为我国独创。实现可再生油脂替代石油烷基为原料,原料转化效率达9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10%;采用无溶剂提取,减少水排放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
总体而言,新技术本身相比传统工艺更加节能、环保,这一点正好契合目前全球正在倡导的“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智造理念。月桂二酸(DC12)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二元酸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较高,近几年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据公司公告,2021年10月,月桂二酸项目正式投产,并已开启二分之一产能,在手订单2.58万吨,订单价合计约10亿元。此外,公司产品已通过赢创公司、杜邦公司的阶段性认证,后续认证等其他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技术驱动业绩高增长态势,发展空间可期
2021年12月,农村农业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指出,突破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高效细胞工厂跟人工合成生物体系。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长坡厚雪的大方向,并且需要耐心。”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认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底层平台,在此基础上会诞生各个细分领域的颠覆性公司。
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49.6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超400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3%,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着高增长态势的技术驱动创新。
此次新日恒力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项目正是重大示范转化工程的代表案例之一。此前多年,尼龙-66是最重要的双单体聚酰胺和世界第二大类合成纤维,对化纤行业意义重大。
在需求端,目前月桂二酸应用前景广阔,主要应用于民用和军工等领域。其中,在军工领域,产品应用于材料方面;在民用领域,产品应用于尼龙(聚酰胺);在航天领域,产品应用于润滑油;在电子行业,产品应用于热熔胶;此外,产品也应用于香精香料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5月,新日恒力母公司中能集团与大同市政府签署了拟建设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的投资合作协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为500亿元,首期投资约25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55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新日恒力产品月桂二酸是制备长链聚酰胺PA612和PA1212的主要原料,公司控股股东中能集团与大同市政府合作共建生物基新材料生态产业园,实现生物合成聚酰胺的上下游一体化,有助于新日恒力成为全球长链二元酸生物法规模生产的龙头企业。
新日恒力表示,5万吨月桂二酸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市场推广为公司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增加了盈利能力,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预计会给公司未来营收和利润带来积极影响。
机构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5万吨/年月桂二酸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1.45亿元、净利润5.45亿元,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主力增长点,促进公司盈利能力底部复苏。但是,新日恒力的市值才60亿出头,对比合成生物行业平均市盈率,新日恒力算作一个“小而美”的潜力股,与行业内动辄百亿市值公司,具有较大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