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作为质轻、价廉、可塑性强的重要基础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获取-制造-废弃”的经济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不当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挑战。截至目前,全球已累计产生塑料废弃物超70亿吨,仅有约9%的废弃塑料被回收,数以千万吨计的塑料垃圾被焚烧、填埋或被随意丢弃泄漏到环境中。
作为深耕塑料循环经济综合解决方案的先行企业,金发科技6月26日在上海主办“2023塑料价值链ESG发展高峰论坛”,与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上下游企业、金融与投资机构共同探讨塑料行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如何无害处置和回收利用,关系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和测算,2021年中国产生废塑料约6200万吨,其中填埋量约为1540万吨,占比约25%;焚烧量约2760万吨,占比约44%,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占比31%。
作为全球领先的塑料龙头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和金发科技息息相关,不仅要有技术与材料方案,还需要其他绿色低碳循环的综合解决方案。金发科技已将可持续发展与业务发展布局紧密关联,通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新材料业务体系。聚焦再生塑料和生物塑料两大新兴领域,适时提出“塑尽其用”的塑料循环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推进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社会减塑潮流。
在论坛上,金发科技首席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建军代表公司向全社会发布塑料行业的第一份ESG报告。
据李建军介绍,在过去19年里,金发科技向全球提供了170多万吨的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相比于原生材料,至少减少了874万吨的石油使用量,减少了238万吨标准煤使用,减排了216万吨的二氧化碳,减少了79亿千瓦时的电,减少了1亿多吨的用水。
塑尽其用,探寻全价值链治理塑料污染关键路径
未来十年是可持续发展新的十年,也是全球化工龙头的共识。
早在2021年,金发科技率先公布集团碳战略与1.0版本的碳目标,也是国内塑料行业首家企业提出这样的雄心目标,计划在2030年,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2022年至少减少30%;生产绿色塑料(包括完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和生物基材料等)100万吨,回收废弃塑料100万吨,生产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100万吨。在2060年前,实现企业全面碳中和。
为推动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金发科技提出“塑尽其用”的塑料循环经济方案,从塑料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切入,以再生塑料和生物塑料为两大抓手,为全球减塑行动提供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金发科技创新环保高性能塑料再生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而且相较于使用原生材料,显著降低了生产能耗及碳排放。至今已累计(2004年-2022年)向全球提供170多万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此外,公司积极探索生物塑料对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替代以及对再生塑料的补充。生物塑料既指以非粮食来源的生物基材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又指在自然条件下或者堆肥条件下短时间内可以100%降解为无害物质反哺生态系统的非粮食来源的生物基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目前在全球被视为应对塑料污染,特别是解决吸管、餐盒、包装袋等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污染的利器。
金发科技践行的“塑尽其用”的塑料循环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推进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致力于“塑料、人类、地球”的三元协调统一,与“全价值链模式治理塑料污染”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不断研发高性能塑料产品,只有充分把握塑料“来”和“去”两端的低碳环保商业模式,才能为人类的便捷美好生活助力。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再生塑料产量为1377万吨,近五年中国从废塑料回收后所得到的再生塑料材料总和为8600万吨,相当于中国一年塑料制品产量,节约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和对石油的依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提及未来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消费者偏好来看,金发科技可持续发展与公共事务总监高杨表示,根据相关咨询公司的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新一代(Z时代、Alpha时代等)如00后、10后等群体中,90%的人群更愿意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容易标签化,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所以更环保更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市场前景会逐步向好。
得益于价格上涨及回收量增加,2021年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产值约为1050亿元,较2020年(790亿元)同比增涨33%,显然,废塑料回收利用不仅有社会价值,还蕴含一定的经济价值。
ESG理念嵌入企业运行机制,践行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在6月26日论坛上,与会各方通过政策解读、国际交流、实践分享、行业对话等形式就应对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ESG发展现状与趋势、ESG披露与评级、ESG投融资、循环经济发展、塑料污染治理等议题进入深入探讨,携手探索塑料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现路径。
据了解,为高效践行ESG工作,金发科技首先基于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根据战略发展需求,建立了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四级ESG治理架构,以自上而下落实ESG管理工作。各级职责分工明确、协调统一,共同致力于提升金发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创造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综合价值。
比如董事会作为ESG最高责任层,对公司的ESG战略、管理和对外披露承担全部责任;决策层的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原有职责中新增ESG决策职能,将ESG理念纳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并向董事会提供ESG决策建议。
其次,深刻认识到化工产业低碳转型为大势所趋,金发科技提前布局,将开发清洁低碳技术纳入核心研发战略。
金发科技充分发挥平台和人才优势。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四个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及22个省级研发中心,不断创新和持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价值分享理念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先后引进培养了博士133名、硕士905名。
金发科技集中力量在改性塑料、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等新材料方面持续进行技术积累和产品研究,2022年研发投入近15亿元,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挥全球化平台优势:金发科技不断加大全球化战略布局及产业平台搭建力度,目前完成全球供应链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和营销平台的搭建。
金发科技已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国际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旗下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汽车、家居电气、IT 电子、能源等行业。如在电子消费品生产领域,金发科技携手联想集团共同合作研发环保新材料,再生塑料由此进入高端制造业的生产线;在车用材料领域,金发科技先后攻克了低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低气味、良外观、耐老化等以塑代钢领域的关键技术,公司典型车用再生材料已获得全球多家汽车品牌主机厂的认可,广泛应用于重点汽车零部件,引领未来车用材料低碳循环潮流。
此外,金发科技已成为全球生物塑料产品线最丰富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一次性包装、餐饮用具、农用地膜和 3D 打印耗材等。金发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44项,国外发明专利授权147 项,PCT 国际专利涵盖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
金发科技金发科技自2004年起就开始布局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和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经过近20年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金发科技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2022年产销量稳居国内行业首位,目前已具备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产能规模、薄膜类市场份额均亚洲第一。
未来已来:助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ESG的发展还在继续,可持续发展的愿景需要价值链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与投入,包括政策、社会和企业层面,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参与。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明确了人类健康稳定发展的行动蓝图,也为企业提供了探索可持续实践的战略框架。
2022年,金发科技从塑料、人类与地球三个维度以及ESG的各项模块与指标梳理了金发科技对SDGs的响应与贡献。未来,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系统化融合SDGs,用实际行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在论坛上,金发科技副总经理黄河生表示,ESG诞生于资本市场,但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拓展,已成为了公司尤其上市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中国的ESG发展方兴未艾,在绿色低碳转型及双碳目标驱动下,自2018年A股正式被纳入MSCI指数以来,中国相关政府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出台了多项针对企业ESG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中国企业迈向更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金发科技将以ESG战略作为发展新引擎,持续推动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变革,发掘新一代成长动力。
下一步,金发科技将持续深耕再生塑料和生物塑料两大新兴领域。不断拓展与包装、汽车、消费电子和家电家居等塑料集中行业的合作,致力于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为其研发、定制和推广使用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通过帮助和引导,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同时,生物基材料产生的经济和环境价值不言而喻。根据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十年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的35%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欧盟《工业生物技术远景规划》规划,2030年生物基原料替代6%-12%化工原料、30%-60%生物基精细化学品。
生物基化学品的研发与商业化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其中不乏海内外知名公司:巴斯夫、Braskem、三井化学、杜邦、金发科技等。金发科技已成为全球领先且亚洲唯一完整掌握聚合、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生物材料的研发,布局新工厂和推动新产品的投产。2022年,金发科技成立辽宁金发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布局生物基单体及生物基材料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年产1万吨生物基BDO项目建设。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ESG信披标准确立,国内上市公司的信披覆盖率和信披质量有望再次实现大幅提升,从ESG视角分析公司的有效性也有望同步增强。中国企业如果逐渐在ESG披露上能够做到治理为本,短期看,未来两到三年公司的业务将率先受益,中长期看,后期公司在资本市场将逐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