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66年历史的山城啤酒,正在为保住自己的品牌进行“最后一搏”。
8月2日,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下称“嘉威啤酒”)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拯救“山城”啤酒品牌的声明,对于嘉士伯扼杀“山城”啤酒品牌的行为进行公开谴责。
声明中还附上了一份重庆嘉威向嘉士伯重庆啤酒等公司所发函告,文中回顾了此次纷争的始末,要求重庆啤酒回归发展“山城”的轨道,限15日内就“山城”品牌完整的发展战略、详尽的经营计划、清晰的经营目标、具体的执行和保障措施明确方案通报公司,并同步公开对外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我们6月14日就把函告发给了重庆啤酒,嘉士伯中国区、亚洲区以及丹麦总部,时至今日仍未收到回复,为此不得不采取公开发文的形式,向公众揭露整个事实。”8月2日,嘉威啤酒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就此,记者致电重庆啤酒董秘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存在放弃山城品牌啤酒的说法,公司一直坚持“国际高端品牌+本地强势品牌”的发展战略。对于嘉威啤酒发布的函告法务部门已在处理,后续进展也会第一时间公布。
山城啤酒被“抛弃”?
年销量占比从70%下滑至3%
嘉威啤酒与重庆啤酒的合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开资料显示,嘉威啤酒前身为重庆金星啤酒厂,是国内较早的民营啤酒企业之一。1992年,嘉威啤酒前身金星啤酒厂与重庆啤酒签订《联合协议书》,开展啤酒包销合作。
1999年,重啤集团(重庆啤酒控股股东)以“山城”商标使用权出资成立嘉威啤酒,持股33%,余下股份由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持有。2009年,嘉威啤酒与重庆啤酒签订了为期20年的《产品包销框架协议》,约定公司生产的啤酒全部交由重庆啤酒包销。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山城’啤酒品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年产销量超百万吨,重庆市场占有率近95%,西南地区占有率也超65%,2004年、2005年连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嘉威啤酒声明中提到。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3年底嘉士伯要约收购完成并完全执掌重庆啤酒以后,山城啤酒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
根据重庆啤酒财报,2014年公司山城品牌啤酒销量为73.68万千升,占公司啤酒销量比重超过七成。但到了第二年,这个数据便下滑至27.50万千升。同时,公司明确提出,在本地品牌方面,确认“重庆”为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升级。“山城”品牌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截至2023年年报披露,山城啤酒及其他经济型啤酒合计年销量已降至10万千升以下,仅占上市公司啤酒总销量的3%,已被其他“高档”和“主流”产品远远甩在身后。
除了“山城”啤酒被不断低端化、边缘化,最让嘉威啤酒所不能接受的,是在今年3月29日的重庆啤酒业绩交流会上,重庆啤酒总裁李志刚提出要把重庆啤酒做成全国性品牌。“山城啤酒本身产量就已经很少了,他们现在还想彻底要把这个品牌做没,这事关公司的生死存亡。”上述嘉威啤酒负责人表示,选择将此事公之于众,就是希望引起各方重视,集中力量拯救“山城”品牌。
嘉威啤酒两度起诉索赔超6亿
二次诉讼将于9月开庭
事实上,在发布声明公开谴责之前,嘉威啤酒早已与重庆啤酒展开旷日持久的诉讼。
2020年10月,嘉威啤酒一纸诉状将重庆啤酒、嘉士伯等告上法庭,称在双方约定的包销期间,重庆啤酒存在诸多违约行为,包括与本案其他被告采取多种关联交易行为,挤占山城啤酒的市场份额,损害其利益,要求索赔6.39亿元及诉讼费用。
此时正值嘉士伯啤酒与重庆啤酒重组的关键时期。虽然时任重庆啤酒董事长罗磊表示,重庆嘉威的诉讼与资产重组没有关系,属于商业纠纷,公司已经履行了对重庆嘉威的协议、责任和义务,但这仍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据重庆啤酒公告,因为此次诉讼,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等三个银行账户资金共计2.1亿元被冻结,“山城”“重庆”等103个商标被查封。直至2022年嘉威啤酒撤诉后,重庆啤酒被冻结的部分银行账户资金以及被查封的部分商标才正式解冻、解封。
“当时,对方通过代理律师联系我们,说只要撤诉就可以和谈,但在和谈过程中,对方提出了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前置条件。”嘉威啤酒上述负责人透露,其中包括对此前诉讼要求的赔偿不再追究,2028年协议到期后,嘉威啤酒可以继续以代工厂的名义进行合作。但在嘉威啤酒看来,这无益于“山城”品牌的发展,因此双方未能达成和谈。
于是在2023年10月,嘉威啤酒再将重庆啤酒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赔偿6.32亿元。对于此次诉讼,重庆啤酒曾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按照涉案《包销协议》及其他各项协议的约定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公司将积极准备应诉,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目前该诉讼进展如何?嘉威啤酒上述负责人表示,案件原本定于8月1日开庭,现已延期至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