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易车2022-05-11
比亚迪真是厉害,即便上海疫情影响了供应链正常运转,4月份仍能交出一份辉煌业绩。比亚迪4月销量105475辆,同比增长136.5%。与3月份相比,也多销售1137辆。但显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如比亚迪这般“抗揍”,比如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4月份销量均未突破万辆。而身处上海的“土地公”上汽集团,应该是此次被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车企,或许没有之一。
前两天,上汽集团公布了2022年4月产销快报:4月整车产量15.8万辆,同比下滑62%;整车销量为16.7万辆,同比下滑60.3%;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跌幅较为惨重,4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7成。随着4月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上汽集团前4个月总销量,从一季度同比增长6.8%,变成了同比下滑11.2%。销量暴跌,还不是上汽集团的最大危机。
车少之所以说上汽集团最惨,是因为疫情打乱了它的新能源战略。
上汽集团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整车终端零售达581.1万辆,同比增长5.5%;实现营收7798.5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245.3亿元,同比增长20.1%。表面上业绩喜人,但这是建立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低基数之上。把时间调回疫情之前,2021年业绩就不那么亮眼了。上汽集团2021年营收,较2019年减少666.15亿元,更是比2017年少了980.63亿元。2021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表现也不如往年。
毫无疑问,上汽集团还未恢复到巅峰盈利水平。这里面固然有疫情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
有大众和通用两大合资车企撑腰,上汽集团成为中国燃油车市场的领头羊。但汽车产业迈入新能源时代,燃油车逐渐落寞,上汽集团在2018年以后,业绩开始逐年下滑。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顶梁柱,近些年产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以2021年为例,前者同比下滑17.5%,后者同比跌幅9%。当然,芯片短缺等因素,会影响车企产销量表现,但你我都知道,这并非主要原因。
要想抓住未来,唯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车型:诸如帕萨特新能源的“油改电”产品,未能在市场上泛起水花;类似ID系列的纯电产品,发展也是磕磕碰碰,目前单车月均销量才勉强破两千。但上汽通用五菱还是帮助上汽集团,在2021年拿到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而这最大的功臣,便是五菱新能源系列。
2021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五菱系列小型新能源车,是集团的销售主力车型,其中五菱宏光MINIEV独挑大梁,卖了大约42万辆。这又跟上汽集团2021年财报一样,业绩看似喜人,实则一言难尽。相关数据显示,一辆五菱宏光MINIEV的零部件成本,在2万元左右,再加上管理、研发和销售等费用,卖它其实不怎么赚钱。
上汽集团2021年财报,也证实了卖五菱宏光MINIEV不赚钱:上汽通用五菱为集团贡献789亿元营收,但利润只有11亿元,而两大顶梁柱合计贡献超170亿元利润。卖新能源汽车,只见销量不见钱,这显然不符合商业发展逻辑。合资品牌自身难保,新能源又势在必行,上汽集团一琢磨一咬牙,在去年1月联合上海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投资百亿推出高端品牌智己汽车。2021年10月,上汽集团又将R品牌独立出来,创建中高端品牌非凡汽车。
智己和飞凡,成为上汽集团闯荡新能源市场的两大“法宝”。可在中高端市场上,高手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已经成功在市场上立足;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已另辟蹊径转型向上。再看上汽集团,智己汽车已发布首款车型L7,目前还处于预售阶段。飞凡汽车上市了两款量产车ER6和MARVEL R,单月总销量才刚破千。
传统车企体量大,即便创建独立品牌,也不可避免陷入“大象转身”的困境。如今上海突发疫情,供应链遭遇严重影响,必然会打乱原有计划。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己和飞凡,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快速更迭的当下,未能抓住机会跟上变革步伐,那就很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弃儿。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可就是血淋淋的案例。
上海汽车产业正在逐步复苏,上汽集团也已有序复工。未来能否消除疫情影响,迎头赶上重振威风,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