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同仁堂(60008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主原料价格是黄金3倍,产品12年涨幅逾145%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为何“涨”声不断?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12  同仁堂内幕信息

来源 :每经网2024-06-12

  安宫牛黄丸又涨价了。

  6月11日,同仁堂国药(HK03613,股价9.4港元,市值78.69亿港元)官网显示,港版1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调整为1280港元,6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为7680港元。此前,每粒港版安宫牛黄丸售价为1060港元,这意味着此次涨价幅度超过20%。

  6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同仁堂董秘办,对方表示本次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目前内地版的安宫牛黄丸暂未收到涨价通知。

  实际上,2012年至今内地版安宫牛黄丸已涨价多次,目前860元/盒的定价相较12年前已经上涨超过145%。6月12日,中国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申勇对每经记者表示,安宫牛黄丸并非独家品种,同仁堂的产品涨价系由保健市场需求扩大、原料价格上涨、厂家原料管理成本增加共同推动。

  天然牛黄贵过黄金同仁堂表示产品涨价系有成本压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2012年以来,同仁堂的内地版安宫牛黄丸曾3次涨价。具体来说,2012年,公司将安宫牛黄丸的售价从350元提至560元,涨幅约为60%;2020年1月起,公司将安宫牛黄丸的价格从560元涨至780元,涨价幅度约为40%;2021年12月,同仁堂再次下发调价通知,将安宫牛黄丸(3克*丸/盒)的销售价格从780元提至860元,涨幅约为10%。

  在解释安宫牛黄丸涨价时,同仁堂曾提到成本压力。官网显示,港版安宫牛黄丸的成分包括天然牛黄、天然麝香、珍珠、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雄黄、鬱金、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等名贵药材。

  其中,天然牛黄的价格近年来大幅上涨。根据康美中药网数据,截至目前,天然牛黄的最新价格为165万元/千克,相较去年同期的100万元/千克,上涨65%。据上海黄金交易所官网,6月12日,上海金早盘价为1克黄金545.4元,1千克黄金的价格约为54.54万元。以此计算,天然牛黄价格是黄金价格的3倍。

  6月12日,中国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申勇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申勇认为,安宫牛黄丸的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扩大、原料成本上涨和厂家管理投入增加。

  “国内的保健市场不断扩大,每隔三到五年就有一波热点,比如前几年是三七热、枸杞热、阿胶热,最近五年就是安宫热。”

  申勇表示,除了市场需求高涨,原料、运输成本一直是厂家定价的重要考量因素。近年来,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三无一全(无农药、无硫磺、无重金属残留,全过程溯源)标准下,中药企业在原料管理方面的投入有所提高。

  以同仁堂为例,公司在2023年年报表示,为保障原材料供应,将加强种植养殖型子公司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种植养殖智能管理系统,提高种植养殖经济收益。

  另外,申勇提醒称,安宫牛黄丸并非独家品种,目前国内有安宫牛黄丸批号且在产的厂商约为70家,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之所以能持续涨价,与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也有关系。

  浙商证券援引中康开思2023年统计数据,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具有极强的原材料和品牌壁垒,其不仅拥有全国唯二的野生麝香入药权,且在零售终端市占率约48%,远超其他竞争对手。浙商证券此前研报指出,原材料天然牛黄的价格持续上涨为其提供了提价的条件。

  警惕安宫牛黄丸“滥用”,行业马太效应将越发明显

  根据百度健康医典,安宫牛黄丸是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传统中成药,也是一种处方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症候者。

  但在实际应用中,安宫牛黄丸正在从原来的为小众人群服务的急救药变成“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常规药,甚至有“安宫牛黄丸24节气使用说明”在网络流传。另外,由于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成分稀缺且调价频繁,很多人出于投资的目的购买安宫牛黄丸。

  对于该类观点,申勇并不赞同。他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本质上是一种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的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安宫牛黄丸,避免盲目服用和投资。另外,安宫牛黄丸和其他药品一样都有明确的有效期,收藏价值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中药的误解还不止这些。例如,有些人认为中药可以无限制地用作滋补,但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定,长期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衡;还有人认为中药的副作用小到可以忽略,但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带来不良反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记者注意到,2023年7月1日起,《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正式施行,明确要求已上市中药的说明书中“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规定施行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依法不予再注册。

  申勇表示,该规定属于中药安全性增项的范畴,即要求药企对已上市的中药品种进行额外的安全性研究和评估,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信息更加完整和准确。

  一方面,安全性增项可以建立公众对中成药的科学认识,提高中成药的可信度,对弘扬中药文化、传承国药精华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型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人力、物力可用于安全性增项研究,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政策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所以,该类政策将使中药行业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越来越明显,对小企业则可能构成挑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