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或将迎来第二个“同仁堂”——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津同仁堂”),这次津同仁堂的创业板IPO申请已获受理,民生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招股书披露,津同仁此次拟发行不超过3667万股,募集资金7.22亿元,用于重点品种中成药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营销网络扩建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可恰逢公司闯关之际,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同仁堂集团”)发文称,将正在IPO的天津同仁堂告上法庭。那津同仁堂的IPO前景又将如何?
同仁堂状告“津同仁堂”
8月13日,同仁堂在官网发布声明,将津同仁堂告上法庭。
同仁堂集团是北京国资委100%控股的一家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其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SH.600085)为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集团(含子公司)与天津同仁堂的主营业务相同或相近,皆包含“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同仁堂集团的声明表示,同仁堂集团是“同仁堂”字号的唯一合法承继者,是“同仁堂”商标的唯一合法持有人,任何未经许可擅自对同仁堂商标字号的使用、仿冒、混淆等行为,均构成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天津同仁堂与同仁堂集团不具有同源关系,不是同仁堂集团的子企业或分支机构,也不具有任何关联关系。
天津同仁堂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同仁堂”文字和“同仁堂”注册商标高度近似的侵权标识,并通过企业名称文字突出使用、虚假宣传等方式引起混淆,侵害了同仁堂集团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并构成不正当竞争。同仁堂集团有权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责任,维护自身权益,目前已向法院提起诉讼。
(图片来源:同仁堂集团官网)
而津同仁堂的前身则是天津同仁堂制药厂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太阳)”、子公司“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红花牌)”均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北京同仁堂商标(图片来源:同仁堂集团官网)
津同仁堂(图片来源:天津同仁堂集团官网)
对比同仁堂集团和天津同仁堂的LOGO发现,两者存在相似之处,“同仁堂”三个字更是被天津同仁堂广泛使用。倘若津同仁堂败诉,不仅要承担对同仁堂集团的侵权责任,而且公司主营业务及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重大影响,势必再次终止公司此次IPO的进程。
“改道”上市变数多
这已经不是津同仁堂首次提交上市招股说明书,其在2018年就曾递交过在主板上市的招股书,去年12月撤回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申请文件。今年4月10日,公司再次递交招股书,只不过这次由主板“改道”创业板了。
天津同仁堂改道的同时,一些财务数据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其2020年的数据,对比财报更正前后,主营产品的成本虽然从总体上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却将主要产品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的成本均进行了下调,其中肾炎康复片的成本调减近100万元,血府逐瘀胶囊的成本则调减104万元,脉管复康片的成本调减31万元。
除了更改主营业务的成本数据外,公司还更改了供应商数据。
更正之前,2020年的五大供应商排第三位是“天津十全农产品有限公司、天津市宏仁中药加工厂”,年度采购占比达8.51%,而更正之后,这位供应商从其前五大名单中消失了,其原来的第四位和第五位供应商排位顺序上升,而第五位供应商则多出了“大城县合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度采购占比为4.91%。
还有就是,根据其2018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显示,2018年年报更正之前,其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合计为6633.4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60.23%。可最新版本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变成了6442.46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变成62.5%,按照这一比例计算,则其当年采购总额变为10307.94万元,比财报更正前少了700多万元。
集采当前命运难卜
根据津同仁堂的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7.44亿元和8.18亿元,同比增长6.85%、11.82%和9.9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1.4亿元和1.57亿元,同比增长22.91%、2.91%和12.64%。
从津同仁堂的营收结构来看,近三年来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这三个品种,且占比相对稳定。其中,前两者合计收入占比一直在7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肾炎康复片(1999年-2013年)、脉管复康片(2004年-2018年)曾被评为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现在均已过期。
还有就是,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研发的投入都将是未来业绩稳健增长的保障之一。相较于西药,中药更讲究对人全身系统的调节以及需要更长周期的治疗,进而导致其研发过程、临床验证更为繁琐且周期性长。
而对于津同仁堂来说,研发投入可谓少之甚少。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19亿元、0.21亿元和0.26亿元,虽然公司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左右,但与同行比起来其含金量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就拿中药行业龙头步长制药来说,步长制药2018年至2020年期间的研发费用为4.8亿元、5亿元和5.3亿元;再看同为老字号的云南白药,其2018年至2020年期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1.7亿元和1.8亿元,均高于津同仁堂。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集采的大背景下,去年12月14日,首批中成药企业谈判结果出炉,相关中成药最终降价三分之一左右。尽管公司目前未有产品入选集采目录,但随着集采制度的推进,未来产品纳入集采范畴的可能性将会提升,或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如今两款药已过期、研发投入微薄、再加上当前正值集采的大背景之下,津同仁堂日后又将如何保障公司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