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无“葛洲坝”。
8月11日,葛洲坝(600068)发布公告称,其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通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无条件通过。
能源圈两家千亿级上市企业的”合体“终于要落下帷幕了。
此后,葛洲坝将终止上市,中国能建将承接葛洲坝的全部资产,包括葛洲坝地产。葛洲坝地产未来的命运,或是更名与重组。
逐渐式微
没错,葛洲坝地产曾是16家央企地产之一。虽然其在坊间声量甚微,但在2015年国务院禁止78家央企涉足房地产,只允许16家继续经营,其中便留有葛洲坝地产一席。
但就近年葛洲坝地产的发展状况,似乎有负众望了。
数据显示,2020年葛洲坝地产新开工面积70.04万平米,竣工面积为105.9万平米,在建项目权益施工面积为450.42万平米,销售面积为68.55万平米,销售合同签约额为192.37亿元。
这不仅在“钦点”的16家央企中排名靠后,与头部民企更是没得比。
但此前其连斩“地王”的气魄,却是民企望而不及的。
2015年,顶着16家央企地产“钦点招牌”的光环,葛洲坝开始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高溢价拿地。同年10月,他以49.5亿元的价格竞得了北京丰台区花乡樊家村危改6号、12号、2号核心地块,溢价率高达50%,刷新了北京的单价地王,葛洲坝地产也凭借此战名噪一时。
扣除回迁房、公租房等薄利板块,纯商品房楼面价高达7.5万/平方米,成为了彼时北京单价最贵地块,后以“北京中国府”案名入市。多位业内人士曾预测该地房价会超过15万/平方米。
然而,时运不济,紧接着2017年迎来了一波号称“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北京中国府最终仅以11.3万元/平米售出,大大低于预期。同属“中国府”系列的南京一处住宅项目,前期投入约55亿元,最终的售价同样不尽人意。
彼时,葛洲坝手中的诸多地块都没能逃过微利甚至微亏离市的宿命。
央企身份带来的优质资源和低成本融资,让葛洲坝地产得以在土拍市场大施拳脚。但另一方面,身为央企的葛洲坝每拿下一个地王,某种程度上,都是在向整个调控宣战。
于是,在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约谈后,2017年至2020年葛洲坝的拿地投入逐年减少,由155.53亿元、77.53亿元、77.06亿元锐减至0,一度失声于房地产行业。
应了那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监管部门点名批评
为了让旗下项目“德能配位”,拿下北京多宗“地王”后的葛洲坝开始卖力为自己打造高端、绿色、科技的产品形象,其中最惹眼的标签当属2016年推出的“5G科技”概念。
而此5G非彼5G。
葛洲坝地产推出的5G科技实为:绿色健康(Green)、德系精工(German)、工业集成(Gather)、智慧互联(Grasp)、服务增值(Gain)。
根据葛洲坝宣传:其“5G”科技是按照目前代表业界最高水准的德国DGNB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在针对业主和开发商的传统绿色建筑标准基础上,还纳入了社会效益以及社会资源节能等内容。
然而,标榜着“5G科技”的多个地产项目却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去年被视为代表之作的广州紫郡府,甚至被监管部门点名批评。
如此看来,所谓的”5G科技“不过是为提高产品溢价和加速去化的噱头而已。
遥想2016年葛洲坝5G科技转型发布会上,前任董事长何金钢曾宣誓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执着于品质,专注于科技,成功于创新。”对此,不知他作何感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掌舵葛洲坝12年的何金钢,在去年4月便辞去了葛洲坝地产董事长职务,并在半年后,也是葛洲坝宣布重组前一日辞去了集团总经理助理一职,彻底挥别了他为之奋斗了30年的企业。
4月的人事换防,或许就已经预示了此后的重组事宜。
内外失语
伴随着何金钢的离任,葛洲坝地产的拿地风格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急于招拍挂拿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城市运营领域。今年的4月26日,葛洲坝地产便联合中国能建的几家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负责保定市莲池区11个城中村项目。
确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聚焦于城市更新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此前,上海、天津、无锡就相继成立了城市更新基金,以支撑旧区改造和城市功能优化等。
然而,想跳上城市更新基金的“牌桌”并非易事,能够参与合作的房企均为具备国资背景的大型房企或险资企业。而沪、津、锡三城的合作名单均未出现葛洲坝地产的身影。
外部竞争中,实力一向不那么突出的葛洲坝地产想分一杯羹,实属不易;而内部重组后,由于其地产业务在葛洲坝集团占比并不算高,想要在新集团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发展,更是艰难。
在集团2020年报中,葛洲坝房地产板块就已经与公路运营、水务等板块合并为“投资运营业务”。数据显示,该板块的营收为151.84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13.48%。
内外“失语”的葛洲坝地产,是在沉默中淡出,抑或是在沉默中爆发,只能交给时间去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