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两年,业内便有观点认为,房地产实际上是一项“窄门”生意。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开年以来,有多家房企发布公告表示退出房地产业务,似乎证实了房地产的门越来越窄。继美的置业、格力地产双双表态退出房地产业务后,冠城大通和华远地产业发布公告表示,不再做房地产业务。
冠城大通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退出房地产业务是公司综合考虑后的决定,公司一直看好电磁线业务的发展,未来将聚焦于电磁线业务。
将专注于电磁线业务
7月11日,冠城大通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资产交易的提示性公告。据公告,冠城大通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定的关联公司),交易拟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此外,交易资产涉及的具体范围和金额尚未确定。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冠城大通的控股股东为福建丰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福建丰榕”),公告显示,福建丰榕的经营范围之一是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能源和国家允许举办的企业的投资,法定代表人为薛黎曦。目前,冠城大通的实际控制人为韩国龙和薛黎曦,前者还控制着在港交所上市的冠城珠宝。
冠城大通的主营业务为电磁线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生产经营等。冠城大通方面表示,在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经营上则聚焦电磁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适时通过扩产、并购等各种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电磁线业务,并寻求现有业务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及横向并购机会。
“如果交易能顺利完成,将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公司产业彻底转型,公司行业分类也将调整为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助于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冠城大通方面表示。
房地产业持续亏损
7月18日,冠城大通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退出房地产业务是一项综合的考虑,公司的电磁线业务本来就做得比较好,我们也有比较好的技术。房地产方面,我们也好几年没拿地了,我们是更加看好电磁线业务的前景。关于退出房地产业务是否会重估公司的市值,这一点还是要看后续市场的反应。”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房地产业务的确是冠城大通的“累赘”。今年上半年,冠城大通预计亏损2000万元至3000万元,预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存量房地产业务大部分项目处于尾盘状态,本期房地产高毛利项目结算规模较小。
2023年,冠城大通的经营状态便不太乐观。数据显示,2023年,冠城大通的营业收入为97.21亿元,同比下降12.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4.45亿元。分行业来看,电磁线业务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
数据显示,2023年,冠城大通电磁线业务的产量为8.05万吨,同比增长3.34%;实现销售量为7.96万吨,同比增长2.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54.12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9.68%,而在同一个报告期,冠城大通的房地产业务亏损近3亿元。
冠城大通已经是资本市场的老玩家,在2022年之前,房地产业务一直是公司的盈利主力。2022年,冠城大通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出现经营上的危机。多年以来,冠城大通实行房地产和电磁线并举的业务战略布局,并在2014年透露出想要发展新能源锂电池的念头。
不过,冠城大通的新能源业务也并未是一帆风顺。数据显示,2023年,冠城大通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实现产量221.69 吨,同比下降25.57%;实现销售量198.96吨,同比下降29.4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8.10万元,同比下降48.48%;净利润-1,278.77万元,公司锂电池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549.97 万元,同比增长 335.40%。
多家房企寻找新赛道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冠城大通退出房地产业务,有好几家房企意欲转型。7月16日,华远地产发布公告表示,拟将公司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华远集团,借此实现公司向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的战略转型。
6月底至7月初,美的置业和格力地产均发布公告表示,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主业转型。
房地产正在逐渐变为一项“不被看好”的生意。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A股61家涉房企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有41家预计净利润亏损,在这其中还有21家是同比由盈转亏。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深度调整,房地产开发业务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拖累。截至2023年,有49家房企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最新的规定,一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可能会被实施ST措施。”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上文提到,冠城大通一直看好电磁线业务,且持续在该业务上发力。值得一提的是,发力电磁线对于冠城大通而言似乎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2020年,冠城大通曾打算拆分电磁线业务,使其独立上市,但计划最终因集团财务数据不尽如人意而终止,此次冠城大通退出房地产业务或许也是一次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