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电视机市场保有量的不断提升,黑电行业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在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之下,我国电视机的屏幕越来越大、清晰度越来越高,各种功能也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电视机的价格却越卷越低,与之相伴的则是我国黑电行业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萎靡。
近期,沉寂了良久的黑电龙头——海信视像,重回投资者的视野。
4月28日,海信视像发布了2023年Q1的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信视像录得114.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2.8%;同期归母扣非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16.2%。
在业绩利好支撑下,5月4日开盘后,海信视像跳空高开,最高上冲至24.5元,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随后陷入了高位震荡调整。
事实上,去年10月以来,海信视像就已经掀开了上涨的序幕,截止到6月12日,其股价累计涨幅达到了95%,带动市值从146亿飙升至近300亿元;涨幅远超同期中信家电指数的29.5%,更是将沪深300指数8.6%的涨幅远远甩在身后。
那么,本轮海信视像暴涨的原因是什么?经历了暴涨后,未来的海信视像还有空间吗?
AIGC概念助推股价飙升
纵观海信视像本轮的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在于2022年以来其业绩的持续超预期释放。
根据财报数据,2022年在营收小幅下滑2.3%的背景下,海信视像却实现了 16.8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47.6%,同期的扣非归母净利润 14.3亿元,同比增速更是高达80.0%。
分季度看,2022年1Q-2023年1Q,海信视像分别实现营收101.8亿、100.3亿、123.0亿、132.3亿和114.8亿元,同比增速为-1.9%、-5.2%、-5.1%、2.7%和12.8%;在营收微降/微涨的背景下,同期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则分别高达47.2%、59.0%、116.2%、11.8%和107.9%,显示出公司利润的持续释放、且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除了盈利能力的超预期修复外,海信视像的暴涨也离不开AI概念的加持。
2023年以来,以GPT为代表的多模态大模型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不管是各大巨头的纷纷跟进还是二级市场的火热态度,都使得AIGC始终维持在较高的热度。
受益于AIGC概念的火爆,相关投资机会也从核心的TMT领域持续向终端应用等方向外溢,而智能电视作为AIGC终端应用方向之一,龙头品牌海信视像也因此受益,加速了年内其股价的上涨。
智慧显示份额持续扩张,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
?
分业务看,公司2022年智慧显示终端业务创收352.6亿元(同比-6.7%),据Omdia及奥维睿沃统计,海信系电视出货量高居全球第二。
作为高保有量的成熟品类,电视行业近几年市场规模不断探底,22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额1123亿元,同比下降12.9%,反观公司2022年逆市实现境内电视收入同比增长1.9%,零售量市占率同比大幅提升5.1个百分点至23.9%,零售额市占率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25.6%。
海外市场方面,受益于世界杯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海信系电视已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进入全球主流渠道,据Omdia数据,2022年海信系电视海外出货量市占率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公司份额持续提升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第一,海信+东芝+Vidda的品牌矩阵,分别代表高端品牌、精品品牌和科技潮牌的分类定位,整体布局较为完善,尤其Vidda品牌2022年出货超200万台,同比增长达99%,排名跃升线上市场前五,2023年Vidda将推出更多智能激光投影新品,覆盖更多价格段以及更多场景;
第二,行业大屏化、智能化、场景化风潮已至,公司通过ULEDX平台、8K芯片等先进技术积极承接行业高端化需求。??
2022年公司新显示新业务实现收入46.4亿元,同比+0.8%,展望后续新型产业成长动能有望加速释放:激光显示全球引领能力持续加强、商用显示自主品牌建设及海外市场拓展初具成效、芯片产品品类不断拓展、云服务范围及质量持续提高。
同时,公司在传统家用场景基础上,积极拓展教育、政企、车载场景化产品扩充“大显示”布局,叠加百度“文心一言”领先AI技术加持,有望将智能对话技术成果应用于大显示板块,打造AIGC等人工智能全系产品和服务。
受益于面板价格低位运行和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2年实现毛利率18.2%,同比+2.5pct,22Q4毛利率达19.4%,创近两年新高。
费用端研发支出加大,公司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7%/1.6%/4.5%/-0.1%,分别同比+0.1/+0.2/+0.6/-0.2pct。
综合影响下,公司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47.6%,归母净利率同比+1.2pct至3.7%。
由于22Q4公司非经常性收益同比大幅减少,及21Q4面板价格已处下行通道,22Q4业绩增速有所收窄,未来公司财报可预见性或能进一步提升。
长期仍受行业发展制约
??????
2013年,随着三大政策提前透支了彩电的需求,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型电子设备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我国家庭电视机的需求,2014-2022年行业内销出货量增速回落至个位数甚至个别年度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每百户城镇居民电视的市场保有量在2012年达到巅峰的136.07台后,从2013年开始回落,且一直维持在120台左右,基本达到了一户一台的水平。
无论是从需求量还是保有量的角度,都印证了黑电行业目前已经彻头彻尾是一个存量行业,市场总量处于持续下滑的状态。
与此同时,电视行业也是典型的价格战负面竞争的代表行业。
不管是2000-2005年的CRT电视战、2012-2016年的互联网品牌价格战还是2017-2018年由于面板价格引发的终端价格战,持续的大规模价格战极大削弱了行业内各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其净利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行业净利润始终处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
黑电行业之所以价格战不断,本质还是因为行业内部玩家众多,行业整体的技术迭代较快,且内部玩家缺乏核心技术的累积,致使行业供给同质化严重,不仅面临同行其他厂商产品的竞争,而且也面临平板、智能手机等新型电子设备的竞争,这种背景下,使得行业集中度始终很难达到寡头竞争格局,因此头部企业也难以形成超额利润。
综合来看,黑电行业是典型的存量行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天花板效应。
不仅如此,由于行业内部玩家众多,同质化竞争严重,注定行业又很难像白电那样形成寡头垄断格局,考虑到行业话语权偏低,既受到上游面板的价格周期压力又要承受下游大型KA渠道的账期压力,因此,行业整体也就很难有规模化的利润提升空间。
从行业的角度看,黑电是典型的夕阳产业,而海信视像作为夕阳产业中的龙头,注定其长期的投资回报会远低于朝阳产业中的平均公司水平。
尽管目前海信在积极寻求转型,向激光电视、AR/VR、商用显示等多个领域延伸,但从收入构成上看,电视业务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高达77%,这意味着黑电行业的波动仍然是影响其业绩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