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YY评级2021-07-22
2021年5月21日,境外评级机构惠誉将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s)从“BBB”下调至“BBB-”,IDRs展望“稳定”。目前中诚信、联合资信对公司主体评级仍维持AAA,中证鹏元给予公司主体评级AA+。
惠誉对公司本次主体评级调降的逻辑是之前都是将厦门象屿集团当做城投公司来对待,而非产业企业,观察到城投属性在弱化,所以将评级下调一级至BBB-,目前公司离投机级(BB)底线仅一步之遥。
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看到涉及贸易业务的企业总是难免会皱眉,毕竟贸易业务营收虚高、毛利率低、杠杆高、上下游对手方风险难把控等属性会隐藏较大风险,从而许多投资人选择stand by。对于象屿集团这样贸易收入/营收长期超过90%的企业来说,其实市场对其产业属性远超城投属性的认可度也早已形成一致预期。所以这次惠誉降级给出的理由颇有些给自己之前高估“找补”的意味。但是,情况果真是这样吗?如果确实需要调降,那么降幅多少算到位呢?象屿的二级公募债券,是否反应其风险和收益呢?
本文从股份和集团两条线出发,对股份公司贸易业务从盈利和周转能力入手分析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即“是否能赚钱”和“是否不太占用钱”,同时横向对比其他供应链企业的经营数据,结合财务的安全厚度分析是否可支撑其业务持续发展。对剔除上市公司后的母公司层面,观察点则落在集团对子公司股权投资、其他应收款等资产的增加与母公司负债端是否匹配,最后给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