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余年政策护航、产业加速推动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坐上世界牌桌。据东亚前海证券研报,在2019年全球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最多。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跻身动力锂电第一梯队,足以与日韩巨头一较高下。
站在通往动力电池下个十年的路口,九鼎投资在最近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传统锂电产业链已经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行业即将进入洗牌期。但是,动力电池市场并未尘埃落定,新技术仍将重塑产业上下游。作为老牌PE机构,九鼎投资自2010年前后开始关注以锂电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产业。在产业发展的上个十年,曾沿着产业链上游陆续投资了数家企业,对行业有长足深刻的研究。
行至2023年,产能过剩成了动力锂电池产业最大的忧虑。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以2025年为节点,仅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6家头部企业产能规划就达到3039GWH。而根据SNE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销售量为690 GWh。未来3年要实现五倍增幅显然有压力。
究其原因,九鼎投资认为,过去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中国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带来的产能、成本优势,叠加国内外需求的快速释放。但近年来,这两个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1,所有锂电材料企业的产能配合终端电池厂快速增长,出现产能过剩。
2,欧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链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全球市场没有萎缩,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增速可能没有以前快了。
但市场并未尘埃落定,新技术的迭代正在推动产业拐点再现。这也意味着,前十年围绕“锂”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形成的产业格局未来可能被颠覆。
此外,电池材料回收的发展、新能源车企自建电池工厂的趋势等,也将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制造业投资首先看市场需求和增速,其次看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技术、成本、生产体系、销售渠道等壁垒。长期还要考量核心团队的应变能力,产品和技术的迭代能力。
但今天,对技术变革的判断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临界点的把握,要求比十年前更高。
在九鼎投资看来,判断临界点要把握新技术的趋势,更要判断新技术的“经济性”,即:产品要做出来,还要有下游客户小批量试用的正反馈,更要具备生产性价比和成本优势。
比如固态电池,目前市场关注度高,被誉为锂电池的最终答案。其核心是固态电解质,但九鼎投资认为,由于成本较高、循环性能较差,距离商业化还很早。
另一个市场热点是钠离子电池。但在九鼎投资看来,由于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一路跳水,跌幅超过60%,在目前产能尚未展开的情况下,钠电池成本优势不再,加上钠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局限短期无法突破,其在乘用车场景对锂电池的替代还为时尚早。
而近年流行的46系大圆柱电池、CTP技术等新的电池形态及组装方式,目前已有特斯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公司快速布局,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上升期,其商业化进程中带来的主、辅材投资机会更值得关注。
制造业的迭代往往源自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新产品对旧产品的替代。对于动力电池而言,始终追求的是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哪种新技术能在成本、效率上带来更优解,就更有机会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变量。
另一方面,今天我国依然存在大量国产化率提升带来的机会。中国的优势依旧体现在持续的降本能力、大规模量产能力、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和足够大的降本空间。巨大的市场也会刺激企业家们努力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任何新技术的爆发都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变革,这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也是必须尊重的客观规律。
九鼎投资认为,本质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也是相互掺杂的,其中既有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新工艺和新机会,也有成熟材料通过满足新需求带来的新机会。
回顾中国动力电池发展史,产业浪潮起伏、技术迭代不断,让国内锂电企业开启弯道超车。而眼下,新的守擂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