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医疗健康行业中,体外诊断领域的发展不断提速。随之而来,产业链上游的试剂原料,也收到越来越多关注。作为老牌PE机构的九鼎投资,也对该领域保持深入研究与关注。在近日的一次内部研讨中,九鼎投资分享了对于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的国产替代机会的观点。
九鼎投资成立于2007年,投资模式以参股投资为主,协助并购为辅,覆盖消费服务、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过去十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九鼎投资沿原料药、耗材,创新药/器械及研发,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方向投资了众多优秀的企业。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技术革新及分级诊疗等利好政策出台,持续推动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发展。随着下游企业的逐渐做大,也拉动了以前市场并不大、不太被重视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行业发展。
在面对技术限制突破,和国产替代热潮的周期性机会时,体外诊断领域的本土企业发展正呈现出与跨国企业早期积累的不同范式。
一般来说,诊断试剂行业存在技术壁垒高、垄断性强的特征。短期内,国产替代是否可以实现?对此,九鼎投资分析认为,以上游原料市场为例,2019年进口原料产品的市场规模为73亿元,占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88%。国产原料产品市场规模为10亿元,市场规模及占比较小,但发展速度较快。2015-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6%,高于进口增速。
九鼎投资表示,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地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预计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以23.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4年的27亿元,有希望实现进口替代。
此外,由于诊断试剂的下游市场分散,上游原料市场在品类上更加分散。会有不少适合本土企业,甚至中小型企业突围的领域。
同时,从国产替代的必要性来看,国家级的科研投入和政策倡导,虽然没有像军工、航天、半导体那样高的优先级,但是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会对产业的发展起到阶段性的推动和加速。
对于相较跨国企业,本土企业在产线和服务上的优势在哪里?九鼎投资认为,首先,产品线布局更契合本土疾病需求。因地域环境、生活饮食及体质差异,中国居民疾病诊疗需求与外国居民差别大。本土企业可针对中国特殊诊疗需求,战略性开发适配原料以贴合市场需求。
比如,中国居民对肝炎总胆汁酸(TBA)诊疗项目需求大幅高于外国居民。由于外国诊疗市场需求不强,跨国企业不包括中国特殊病种诊疗需求的原料产品线,即便包括也是高价垄断。
其次,供货周期更短。跨国企业多通过代理贸易商,供应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受运输方式、清关抽查等因素影响,普遍进口原料供货周期较久,约为7-12周。具有生物活性的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原料供货,因为苛刻的运输储存条件而更繁琐。
供货周期久造成需求方为减少原料批间差而大量备货,限制需求方资金流动并增加原料毁损灭失风险。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国产化可改善上述难点,使原料生产周期及运输程序更为可控,显著降低供货周期时长。
另外,本土企业的沟通成本更低廉、技术服务更完善。不仅方便需求方选择原料个性化规格定制、令本土企业更及时地处理紧急订单,更可使需求方接受更完备详细的技术支持服务。
聚焦资本市场,跨国企业大多以早期积累+并购实现规模化垄断。但在九鼎投资看来,中国市场的多数企业大概率不会走一样的发展路径。九鼎投资表示,国内目前来说,并购相对独立上市更少,不仅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原因,也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和现存并购工具的丰富度有关系。
目前本土企业做到细分领域的小龙头,一两亿收入就可以上市了。能实现独立上市的话,很多企业家不会选择被并购。所以可以看到,资本市场遇冷的时候,反倒有一些不错的并购交易发生。
另外,从买方市场来看,也需要有更多具备并购消化能力、战略视野的大型企业涌现。如果买方市场更多元、更成熟,并购将不仅限于境内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向海外探索。这些都需要时间,产业需要发展,企业和企业家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战略和管理能力。
九鼎投资特别提到,?资金倾斜、人才回归和政策激励,对产业发展会起到正向作用。至少为企业独立自主研发提供了弹药和信心。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尊重行业发展的规律,即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有商业化、规模化的可能性。
比如,实现国产替代的研发生产过程中,有好多环节是要试错的。现在的试剂,或者现行的方法,得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打磨、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继续下一步。
这就需要从业人员、资本和监管有更多耐心和容错率。哪怕现在有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一定加速,但仍然需要时间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