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通信世界网2023-09-26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上海市宝山区某项目工地,往常土壤修复人员寸步不离紧盯各环节的作业场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物联感知设备正“兢兢业业”地悄然运作着。
另一端,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内,土壤信息化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平台上,该工程的最新信息早已尽在眼前:
“比如,在修复工地监管页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整个工程进展情况,并通过实时的物联感知数据,在线查看工地的视频监控,实现非现场监管。这些智能感知设备发现异常问题时,会自动推送预警信息给业务人员,便于我们及时应对和处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建设用地、耕地土壤、复垦农用地、地下水污染……每一项土壤修复工作都与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息息相关。如何保证每一块土地高效、安全使用,让它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近年来,上海精心打造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平台,建立土壤监测感知一张网、业务协同一体系、监管要素一张图三大数字化能力建设,在土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助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打造土壤污染防治“一网通管”的项目获得业界肯定,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30个数字生态文明优秀应用案例名单。
监测感知“一张网”,增强感知能力
传统的土壤监测手段较为单一,以人工采样监测为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所需掌握的基础信息分散在具有监管职责的不同部门。如今,“一网统管”平台彻底打破了数据壁垒,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的土壤基础信息、空间信息得以有效整合。通过平台,工作人员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市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现状、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分布情况、涉土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的分布和关键信息等,实现海量、多源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和共享交换。
业务协同“一体系”,形成监管合力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涉及部门较多,业务协同难度较大。“严峻的形势让我们认识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联合多部门一同发力,合力监管。”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依托多年的政务服务经验,助力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建立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形成落实土壤污染预防和管控工作的合力。“比如平台的土壤修复过程远程监管功能,可以详细查看每个工地的信息资料、修复现场实况、环境监测信息、关键修复工艺等实时技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帮助我们实现了土壤修复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监测监控。”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土壤信息化建设负责人表示:“通过5G网络,现场感知设备能够快速部署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台,并进行AI智能分析,发现不合理的情况会自动发出预警。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们监管部门对过程监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自身土壤修复工程的监控和管理,简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质量。”
监管要素“一张图”,实现“一图管土壤”
在生态环境工作者看来,土壤是有生命周期的,主要包括土地的收储、出让划拨、生产利用、周转变更几个阶段,是不断循环的。基于信息化手段,上海联通将土壤监管对象信息空间化,助力形成全市土壤监管要素时空信息一张图,便于监管人员全盘掌握本市的土壤环境现状。比如,针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平台可通过空间数据自动计算土壤安全利用率,助力相关部门在土地出让划拨之前,识别出拟划拨地块是否满足安全利用要求,并进行智能预警提示,用信息化手段构筑起土壤安全利用防线,大大提高监管效率,为土壤治理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辅助。
目前,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平台已在全市范围内使用,服务于市区两级五十多个监管部门。今年,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专门调研上海试点建设情况,认为上海基于平台建设对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现跨部门联合监管,打通了国家与地方、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认、共享、共用、共管的管理模式,加强了依法联动监管,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行政效率,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上海作为全国唯一以信息化为试点内容的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先行先试已取得显著成绩。未来,中国联通将继续为上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数字化助力,为提升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水平贡献联通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