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天天在线2025-02-28
天天财经讯,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本月27日在官网披露一则公告,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银行600036.SH)开年以来的被罚款金额又有所增加。
据吉林金融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招商银行长春分行因“未按照项目进度放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存入定期存款账户”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00万元。

基于双罚制度,司某城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存入定期存款账户”被警告;沈某和霍某月均因“未按照项目进度放款”,同时受到警告并分别被罚款5万元。
若以处罚表公布时间算,今年两个月内招行银行合规问题频发,兰州城关支行、兰州分行、昆明分行、及西安分行等累计收到五张罚单,总罚款额已达635万,其中百万级罚单共三张,除长春分行这张外,另两张则“花落”兰州分行和昆明分行,分别被罚款160万元、260万元。
通过梳理监管部门的公开信息发现,和去年同期相比,招商银行及下属分支行的总罚款额有所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涉及招商银行的机构罚单共计7张,其中有一张被罚没金额超百万,累计被罚没约290万元。这个金额和目前的635万相比,涨幅达118.97%。

对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来说,频频受到监管处罚是该行面对的一大困扰。2024年,招商银行在多地遭遇监管处罚,违规问题涉及贷款管理、信息披露、资金流向等多个业务领域,累计被罚金额超2600万元(不包含个人罚单)。
如4月8日,其郑州分行存在“房地产开发贷款被挪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房地产开发贷款被挪用形成大额不良”等多项违规行为,严重违反了金融监管秩序。基于此,河南监管局对其作出罚款490万元的处罚决定。
6月28日,招商银行因自身业务漏洞受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注。经核查,该行存在“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以及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这对金融市场的规范运作和投资者权益产生了不良影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依法对其处以350万元罚款。
7月2日,招商银行成都分行被查实存在“虚构财务顾问费材料并浮利分费,贷款‘三查’不到位、贷款资金被挪用,委托贷款资金来源、用途不合规,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为不合规的融资租赁项目办理保理融资,未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国内信用证,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一系列严重违规操作。四川监管局对成都分行处以罚款290万元。
这些处罚暴露出招商银行在风险管理、内部合规方面存在的漏洞。对于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言,持续的监管罚单不仅影响其品牌声誉,也可能对未来业务增长带来一定的限制。
前不久,招商银行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快报,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2024年招商银行营业收入3375.37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减少15.86亿元,降幅0.47%,连续两年收入下滑。其中利息净收入增速低迷,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45%;利润总额1786.52亿元,较前一年增加20.34亿元,增幅为1.15%;实现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7.89亿元,增幅为1.22%——这一增速创下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在2024年业绩报告中,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95%,与上年末持平。回顾近六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总体呈平稳下降态势。但拨备覆盖率却下降至411.98%,同比减少25.72个百分点。从环比数据来看,2024年三季度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仍为432.15%,短短一个季度内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也被称作“拨备充足率”,指银行贷款实际可能产生的呆账、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例,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更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关键指标。在业界认知里,拨备率的高低应当与风险程度相适配。拨备率过低会致使拨备金不足,造成利润虚增;过高则会使拨备金冗余,导致利润下降。所以拨备覆盖率体现了银行基于审慎经营原则对风险的防范,也是反映业绩真实性的量化指标,“拨备”也因此被视为银行业的“利润调节器”。
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约12.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35.17亿元,增幅10.19%;负债总额10.9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757.71亿元,增幅9.81%。
2024年对招商银行来说充满挑战,拨备率的大幅下降引发市场对其利润真实性和风险防范能力的质疑,多地分行连收到罚单也反映出合规经营意识亟待加强。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对其品牌和市场地位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