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更新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统计2022年四季度百强销售机构“股票+混合”类公募基金及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总计5.65万亿元、8.01万亿元,环比三季度5.71万亿元、8.36万亿元,数据均有下滑。
头部机构的增长速度相对乏力,包括银行、券商渠道和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总体而言,券商、银行在所有渠道中规模优势突出,特别是在券结模式下,券商、公募促成“双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囿于客户群体的差异,各类机构的发展都有现实短板和各自的苦衷。
头部机构增速乏力
具体来看,头部机构增长速度乏力,部分银行渠道保有规模不断被蚕食。以招商银行为例,去年三季度统计“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6291亿元,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8081亿元,彼时数据已较去年二季度末统计时双双下降,而到四季度末,两项统计又录得6204亿元、7576亿元,环比继续出现双降。
招商银行目前仍居所有渠道保有规模之首。而就头部机构的变化来看,不仅是头部银行,包括券商、三方销售机构等也出现类似情形。如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均环比下滑;广发证券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也环比出现下滑等。
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的基金收益来看,除少数主题权益品种略有起色外,多数出现较为明显的净值波动,从投资者信心出发,体验感不佳也在影响整个基金的销售行情。今年2月11日,有公募界人士在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需求端明显不足。
“四季度收益下滑,以及经济形势不佳,导致投资者从市场抽出资金,基金销售的需求不足。而权益、非货是指投资债券股票这类证券的基金,而四季度受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债券价值缩水、股价下跌等都会造成规模下降。”该人士表示。
不过,就目前的百强机构格局来看,尤其头部机构Top10的变化很小,业内也在关注强势渠道的后市表现。有观点认为,随着财富管理转型步伐的加快,证券公司代销基金的占比仍将持续提升,或不一定强者恒强。
“基金和券商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其他渠道的代销都是相关性低,所以券商代销的意愿最强。”前述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银行跟第三方销售渠道的强势明显,保有规模居高不下,但考虑竞争空间来说,券商更有发挥后劲的可能。
就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百强机构排行当中,券商“股票+混合”及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共计1.26万亿元、1.44万亿元,分别占到两项总规模的22.24%、17.95%;而银行跟第三方销售机构的数据统计分别为51.07%、48.61%,23.89%、30.07%。因此,百强榜中券商两类保有规模的市场占有率不及后两者。
仍存较大竞争空间
此外,就市场集中度来看,统计前十规模所占对应总规模的比例来看,券商两项仅为12.95%和10.33%,反观银行跟第三方销售机构数据,则录得43.13%、40.23%以及23.17%、29.42%。
可见,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市场集中度来看,券商机构的竞争空间仍十分广阔,远小于银行及第三方销售机构,所以在市场竞争尚不充分的当下,券商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前述人士告诉记者,银行跟券商都有较为完善的风控体系,但在资金管理和客户资源的覆盖方面,银行仍然优势明显。但需指出的是,券商的资金管理和投资专业性以及投研等方面较为突出,很多券商本身就有公募牌照,因此对于基金市场的需求变化更加敏感。
另有公募基金经理在2月1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在新的券结模式下,与公募达成“双赢”不假,但主要针对的还是高风险客户,因此主动权益型产品的对接意愿相对较强。
“但就全市场来看,第三方销售机构的产品对接范围更加广泛,客户特征也更加多元,所以此类机构的爆发力更强。”该经理指出,整个市场目前的资金结构是偏向于低风险和中低风险型,在此背景下,券结模式的优势或许也要随行就市地去看。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第三方销售机构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录得1.35万亿元,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为2.41万亿元,环比来看,前者有所增长,但后者有萎缩之势。但就头部机构的变化来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依然有增长的强势。
不仅如此,第三方销售机构也同基金公司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费率优惠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客群的黏性。但须指出的是,去年仍有多家基金代销机构被监管开出罚单,不少公募基金公司也对情节严重的机构取消合作。
但监管趋严的背后,是对相关机构自律意识的提升,违规的基金代销机构,无法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容易伤害投资者利益,同时,也会影响代销的公募基金的商誉。因此基金代销机构的相关业务也成为监管的重点规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