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信证券(60003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开年业绩急转下滑,中信证券旗下过半权益基金跌超20%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4-20  中信证券内幕信息

来源 :元时代财经2022-04-20

  今年以来,券商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截至4月18日收盘,券商概念指数年内跌幅超22%。其中,“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H)股价也接连下跌,当日股价已由2月11日的26.17元/股股价高值跌至19.91元/股。

  市场动荡下,中信证券的业绩成绩不甚理想。近期,中信证券披露2022年一季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在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52.16亿,同比下滑逾七个点。

  此外,中信证券旗下公募基金表现也不容乐观。据天天基金网数据,中信证券共计有可比业绩的35只公募基金中,有24只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的年内业绩悉数告负,最低跌幅13.72%,而亏损幅度超过20%的达到了14只。

  重重压力下,如何重振旗鼓已然成为摆在中信证券面前的严峻考验。

  旗下14只权益类基金跌超20%

  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权益类基金业绩集体滑坡,中信证券旗下的权益类产品也无一幸免。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中信证券24只权益类基金的年内业绩悉数告负,共计有可比业绩的35只公募基金中,有24只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的年内业绩悉数告负,最低跌幅13.72%,而亏损幅度超过20%的达到了14只。更有中信证券量化优选A/C、中信证券品质生活混合A/C、中信证券成长动力混合A/C等7只基金跌超23%。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证券品质生活混合A/C成立至今仍在亏损。具体来看,这两只基金由此前的中信理财2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而来,其公募基金的成立时间为2021年7月16日,但截至2022年4月20日的成立来收益率却是-25.96%、-26.37%,主要的下跌都集中在2022年开年以来。

  其基金经理罗翔是管理经验尚不足一年的“新兵”,于2012年加入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曾从事宏观策略分析、行业研究等工作,2021年5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管理产品主要以债券型基金为主。

  从持仓方向来看,该产品去年四季度主要配置饮料、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行业,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歌尔股份等行业龙头。不过,今年以来,相关主题基金净值已出现了明显回撤。

  对于2022年的投资机会,罗翔曾在年度报告中表示,本组合将继续以 GARP(价值成长)策略为核心策略,在 A 股大中小市值、上中下游、传统与新兴行业中广泛选股,以业带来的长期变化为核心变量寻找具备高性价比的标的,继续保持相对均衡的配置。港股整体估值底部,精选优质且明显低估的标的,逐步开始增加配置。

  此外,中信证券还有多只基金跌幅超过20%。如中信证券成长动力混合A/C的年内跌幅分别为23.26%和23.44%,持仓方向依然以新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板块为主。与罗翔相似,基金经理李品科也是管理经验仅有1年多的“新兵”。

  此外,中信证券臻选价值成长A/C、中信证券臻选回报A/B/C的年内跌幅也在20%以上。有趣的是,这五只基金去年四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完全相同。

  

  

  上述5只产品均由张燕珍管理,公开资料显示,张燕珍先后于高瓴资本、中信证券从事大消费研究,覆盖家电、旅游、教育、传媒、食品饮料、轻工等行业,现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执行总经理。

  针对去年的投资,张燕珍在年度报告中作出了反思:“2021的市场风格与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有一定的偏离,一方面在未来会不断地完善投资风格和选股理念,不仅要‘踏实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重视行业政策对板块配置的影响。”

  展望后市策略,张燕珍认为,2022年不再是简单粗暴的赛道逻辑型投资,而是需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价值型投资。管理人看好大消费的稳健增长机会,同时也看好双碳、科技制造领域涌现的时代机会。

  股价疲软、业绩不振

  今年以来,券商概念股整体表现低迷,中信证券的股价走势也呈现出震荡下行的状态。截至4月20日收盘,中信证券年内跌幅超20%,其股价在今年2月冲击至26.17元后开始走向疲软,下跌至目前的19.91元/股。

  市场动荡下,中信证券的经营业绩也受到了冲击。近日,中信证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152.16亿元,同比下滑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2.29亿元,仅同比增长1.24%。

  相较于2021年亮眼的成绩单,中信证券2022年的开年业绩可以说是急转直下。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证券实现营收765.24 亿元,同比增长 40.71%;实现归母净利润 231亿元,同比增长 55.01%,双双刷新自2015年来的“最佳成绩”。

  对此,中信证券在公告中表示,一季度公司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期,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健康运行。

  “预计自营收入和杠杆降低,是中信证券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光大证券研报指出,从2021年收入结构来看,公司经纪、投资、投行、资管分别为24%、24%、10%和18%,占比较为均衡。公司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受A股调整影响较小,预计一季度收入小幅下滑主要受自营投资收益下滑的影响,杠杆率下降则主要由于自营规模和客户两融规模增速下降。

  有分析指出,经纪业务表现低迷是制约券商业绩增长的另一原因。以中信证券总部所在地深圳为例,根据深圳证券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经营数据,今年1月,深圳辖区营业部共实现总营业收入10.39亿元,环比下滑31.91%;总利润2.35亿元,环比下滑40.66%。同时,深圳营业部1月代销收入开年即“跳水”,1月深圳营业部金融产品销售收入为0.22亿元,环比骤降89.16%。

  有证券业人士向meta财经表示,受市场环境影响,一季度券商业绩并不乐观。至于未来趋势,还需要看后市股市的行情与机会,如果市场磨底成功,券商肯定会有所表现。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