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不仅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更为激活实体经济“一池春水”增添了新引擎和新动能。同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也正处于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的关键期。作为上海金融骨干企业,浦发银行自诞生起就肩负着“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闯新路”的光荣使命,当前正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奋力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交出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高站位引领以生动实践诠释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浦发银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发展。自2009年首次试水科技金融业务创新以来,浦发银行用15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持续打响科技金融服务品牌,擦亮科技金融的浦发特色,取得积极的业务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在新一轮“数智化战略”落实过程中,浦发银行更是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主赛道深入推进。目前正以坚守长期、做真做实的信念,持续探索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新模式,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截至2024年8月末,浦发银行服务科技企业总数超过6.4万户,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授信覆盖率44%;科创板上市企业覆盖率73%;创业板上市企业覆盖率67%;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覆盖率72%,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覆盖率64%。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2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000亿元,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业务规模排名股份制银行前列。
高效能创新积极打造全量金融资源的“节点枢纽”
不同于传统企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等特征,加之缺少传统抵质押物,导致其融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错位。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无疑是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关键一环。为此,浦发银行聚焦全周期、全产品、全方位,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革新信贷思维,创设数字化产品体系。浦发银行突破对传统信贷的路径依赖,围绕科技创新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以差异化业务场景下的金融需求为着力点,创设了以“5+7+X”为核心的“浦科”产品体系。“浦科”产品体系具有“全周期、伙伴式、定制化”的特点,深度融合了浦发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商业化运营、引入投资、并购整合等多种需求的理解,切中了企业核心技术攻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关键痛点。同时,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重塑了产品触达、服务流程,进而快速、便捷、高效、精准地服务科技创新创业。截至2024年8月末,浦发银行五个拳头产品贷款较年初增长408亿元,授信服务客户超过4000户。
——竞速差异化服务,大力支持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浦发银行持续优化全行科技金融专业组织体系,设立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坚持因地制宜,专业化、特色化推动区域科技金融业务发展。在上海,聚合力首创“热带雨林”服务体系。面向沪上拟上市企业首推“上市贷”产品,贷款期限最长3年,着力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科创板重点领域,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面向沪上“小巨人”企业,首创“科技小巨人信用贷”,累计服务上海地区“小巨人”及培育企业超900户。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专属信用贷款;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上海市科委深化合作,推出“科技履约贷”“科创助力贷”,以风险共担机制共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在北京,推出与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定位相一致的金融产品“北鸣贷”,为北交所拟上市企业提供专属融资服务。该产品最高额度8000万元,贷款最长期限3年,并设置专职服务团队与专属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可精准直达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需求,最大化提升了客户对融资体验的满意度。
——聚焦重点科创场景,迭代推出特色融资服务方案。“中试”作为科研成果实验室“小试”和产业化发展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一端连着创新,一端连着产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也是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对此,浦发银行积极联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保险公司等开展合作,先后推出两款专为“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中试阶段”设计的特色融资产品方案。其中,《企业科技保险批量融资方案》依托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渠道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国科新材料公司”专业的服务,以保险公司提供的“新材料中试费用损失保险”为主要风险缓释手段,对进行“中试”项目的科技企业提供“服务+保险+融资”的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批量融资方案》聚焦关键“卡脖子”技术、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通过“企业自有+科委补贴+银行融资”的创新合作模式,为研发类企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试验阶段提供长周期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
——创设“商行+投行+生态”服务模式,构建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体系。浦发银行创新提出用“伙伴思维”重构科技金融服务内涵,持续构建“产学研政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融新生态圈。一方面,创建特色品牌“科技会客厅”。通过百家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为“科技会客厅”提供专营服务,开放全国私人银行中心物理空间,全天候为各类生态伙伴提供深层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2024年以来,全行“科技会客厅”等推广活动共计举办623场,累计邀请参会人员超27000人次。另一方面,整合“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全口径融资产品。从发现客户向培育孵化客户转变,不断将有潜力的企业纳入长期观察范围,进行梯度化培育。同时,采取订单撮合、股权撮合、并购融资等撮合对接类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建信、增信、用信,伴随企业成长壮大。今年5月,浦发银行在上海正式推出“张江创孵基地”,汇聚各类资源,为重点领域企业铺好创新创业“最初一公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目前已与41家企业达成孵化合作,入孵企业贷款投放1.2亿元,为入孵企业撮合股权融资5100万元。
高质量推进建设“满意消费长三角”
当前,金融发展的逻辑已从“基建、房地产和金融”的旧三角逐渐转向“科技、产业和金融”的新三角。商业银行不仅要拥有“造血”功能,主动向市场、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还要贡献“智力”,用科技改变传统企业,并运用科技力量推动银行服务能力成长。浦发银行深刻认识到新质生产力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智化战略正是浦发银行为助推中国经济提质升级所交出的“浦发方案”。“数智化战略”已全面渗透、落地到科技金融日常服务的全流程之中,在多个方面激发金融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洞察需求,形成数智化、主动化精准触客能力。传统信贷经营模式中,银行触客往往采用线下“拉网式”的营销手段,天然存在投放成本高、服务不精准等“低效率”问题。对此,浦发银行强化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应用,创设面向全国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智化拓客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商机分析、营销追踪、企业画像查询和创新产品测额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运用大数据挖掘科技型企业的商机需求线索,并对企业资质进行自动筛选和过滤。对于征信良好、依法合规经营的企业,第一时间推送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服务,从而更清晰地定位、触达目标客户,减少科技型企业“找贷款”的时间、精力耗费。截至目前,该平台已驱动表内外贷款投放超1000亿元。
——见微知著,以“科技雷达”实现全天候扫描能力。传统信贷经营模式中,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有强抵押物或担保人担保。但目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都具有创新性强、高成长、高风险、人才依赖度高等特征,在会计报表上的资产规模通常较小。这时,银行是否具备准确发现、识别以科技创新力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浦发银行突破传统“收入利润+资产抵押”的信贷思维,更加重视量化评价科技型企业的人才价值、团队价值、股权价值,为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通过深化大数据模型应用,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力评价体系“科技雷达”,更有效地看懂企业未来的成长价值。
——数读风控,迭代增强全流程风险管理能力。传统信贷经营模式中,银行必须对借款人的信用历史、收入、资产和负债进行长流程的详细评估,以此决定是否批准贷款。但这些关键信息往往需要客户经理通过多个渠道搜集整理,经常存在数据滞后、信息片面、文本非标准化,甚至隐藏道德风险等问题。对此,浦发银行一方面创建“数智化科技信贷新模式”,对科技型企业贷款可能涉及的行内外系统数据进行大范围集成,并对信贷全流程进行数字化解构升级,把尽职调查、授信申请、审批、签约、提款、还款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数字化打磨,显著提升客户体验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目前,拳头产品“浦新贷”已实现全线上风险经营,T+1天放款。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迭代构建数智化风控体系。在业务“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中,主动布控“企业级筛查—反欺诈阻断—智能监测预警”等多维度风控策略,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设置数智化程序“把关”拦截。同时,建立一套集中数据采集、统一指标变量加工管理、高效决策管理和客户风险运营的功能架构体系,支撑全行科技金融业务发展和风险识别同步,实现风险防控既“全”又“稳”。
科技向新,金融向善。浦发银行将继续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主动担当,积极破局,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