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浦发银行(60000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净利大降至231亿!浦发银行人事地震,董事长行长双双“换血”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12  浦发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财经头条2023-09-12

  在业绩基本面连续下滑三年后,8.93万亿元浦发银行迎来了重大人事变动。9月7日,浦发银行召开干部会议。会议宣布由原建行老将张为忠担任党委书记,推荐任董事长;同时还拟任浦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担任该行的党委副书记;以及赵万兵担任党委副书记,任免康杰做副行长,以上任职资格都待监管部门核准。

  

  对应地,郑杨的党委书记职务、潘卫东的党委副书记职务、陈正安的党委副书记职务都一同被免。这样一来,浦发银行的最高层几乎来了个“大换血”。

  对于董事长郑杨、行长潘卫东的“下课”,外界多数都猜测是两人掌管浦发银行以来,该行的业绩出现持续性的下滑。尽管浦发银行暂未对此作出公开回应,但从近三年的业绩来看,这种猜测也不无道理。

  上半年业绩负增长,被投资者质疑

  在9月7日的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中,有投资者向浦发银行提问;“为什么公司的发展战略执行了近三年,业绩却越来越差了?”一语问出了许多浦发银行投资者的心声。

  从刚刚公布的半年报来看,浦发银行在2023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有细微改善,核充率同比下行但环比上升,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业绩继续维持负增长的态势。上半年浦发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52%和22.82%,各自实现了912.3亿元、236.15亿元。

  回顾近三年浦发银行的营收、净利润的走势,2020年浦发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99%,净利润同比下滑0.99%;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75%、9.12%;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依次同比下滑1.24%、3.46%,再到今年上半年同比7.52%和22.82%的降速。可以看出来,浦发银行自2020年起,便陷入了业绩负增长的怪圈。

  

  巧合的是,2020年,恰好是董事长郑杨、行长潘卫东正式履职,联手掌舵浦发银行的第一个完整年。在这一年,浦发银行正式提出要立足长三角主场优势,推进“绿色银行”“全景银行”“轻型银行”三大银行的建设。

  但在战略执行和郑杨、潘卫东履职的这三年里,浦发银行的业绩表现却连年滑坡,也难怪会让投资者忍不住疑惑“发展战略都执行到哪儿去了”。

  风险投向改变,贷款收益率逐年降低

  浦发银行业绩的下滑,与该行的资产质量或有一定关系。2019年,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05%。拉通看2020-2022年的年报,可以发现近三年浦发银行明面上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但贷款收益率逐年降低,似乎是在放弃“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策略,通过减少风险贷款项目,提高用户信贷质量,来降低不良生成率。

  2020年,浦发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跌4.13%,营收增速放缓。同时,该年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73%,看似有所改善,但通过核销金额计算出来的新生成不良下限为671.52亿元,并未出现明显好转,信贷风险仍然持续暴露。

  2021年,浦发银行继续降低贷款收益率,从上年的5.09%缩减至4.69%,这一下滑幅度已远超一般让利实体经济的收缩幅度,更有可能的是为降低信贷风险,低息贷款给无风险客户。这一年,浦发银行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同比下降,不良率降至1.61%,表面看资产质量好转。但事实上,这一年的新生成不良下限计算出为794.7亿元,相比2020年有所上升;同时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也都在下降,抵御不良风险能力出现下滑,资产质量仍在恶化。

  

  2022年,浦发银行的贷款收益率继续缩减至4.55%。新生成不良下限为619.62%,相比上一年的数据已有所好转,不良率下降到1.52%,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持续上升。纵向对比,浦发银行呈现在报表上的资产质量相比前两年出现明显好转,信贷质量基本稳定下来;但横向对比,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在股份行中仍是最多的。

  减少风险定价,低利率贷款给风险更小的安全用户,固然可以收紧新风险的生成,维持风险处置力度,加速排空存量不良,但同时也会让息差和贷款增速加速收缩。

  从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的净息差依次为2.08%、2.02%、1.83%、1.77%、1.56%,已低于央行审慎经营规范的净息差标准1.8%。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是从2022年一季度才开始持续收窄的,浦发银行却从2020年便开始持续下滑,自然也很难简单归因于经济环境的影响。

  如果净息差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好转,浦发银行的业绩回升便很难看到希望。此外,从2020年到2022年,浦发银行的贷款规模增幅分别是14.23%、5.89%、2.29%,及至今年6月末,贷款规模只同比增长了1.94%,环比1季度末甚至出现了0.09%的负增长。

  话说回来,浦发银行近三年不惜牺牲经营业绩也要改善信贷质量,成果如何?上半年浦发银行的核销及处置金额为263.24亿元,新生成不良下限算出来为260.0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稍有减少,但不良贷款余额在股份行遥遥领先。截至6月末,该行的正常贷款迁徙率尽管降幅较大,但仍高达1.68%。

  

  换句话说,郑杨、潘卫东掌舵的这三年里,浦发银行以盈利换资产质量优化,结果却是营收净利下降效果显著,但信贷质量改善效果却不那么显著。如此看来,浦发银行董事长、行长的双双换人,或许真与这三年的经营成绩有很大关联。那么即将接任董事长的张为忠,能带领浦发银行驶出“迷途”吗?

  新掌门擅长普惠金融,零售转型却待观察

  履职浦发银行之前,张为忠在建行工作了28年,自1995年调入建行大连分行工作后,张为忠在建行的多个地区分行都工作过,接着便在建设银行总行专注该行的对公业务。

  2017年,张为忠挑起了建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大梁,成果也十分显著。根据建设银行最近披露的半年报,截至今年6月末,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2.86万亿元,并有1.4万个服务网点,和294万户贷款客户。由此可见,张为忠在对公业务领域有较为深厚的功力和手腕。

  然而,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行业背景下,普惠小微终究不是最优解,零售转型才是“王道”,但该行的零售转型效果并不太出色。

  除了此前突飞猛进的信用卡业务增长失速,浦发银行整体的零售贷款规模增长都较为缓慢。今年上半年,该行的零售贷款平均余额为1.87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0.37%,但对公贷款平均余额为2.61万亿元,同比上涨8.09%。二者的对比,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浦发银行的零售业务相较于对公业务更加薄弱。

  

  同时,浦发银行在对公业务领域的优势,也在被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这三家同样主攻长三角对公业务领域的银行追赶。体量上浦发银行自然远超这三家银行,但在增速上,上半年南京银行的对公贷款增幅为16.63%;上海银行的对公贷款增幅为7.99%;江苏银行的对公贷款增幅为17.86%,且整体规模突破了万亿大关,浦发银行的增幅逊于这三家银行。

  此次除了建行对公业务老将张自忠被拟任为下一任董事长,上海银行的副行长、首席财务官施红敏也将调任浦发银行分管零售业务,浦发银行自身的零售业务总监丁蔚则会调任上海银行。不知这一安排是意味着浦发银行后续将加大向对公业务倾斜的力度,还是将重整零售业务继续发力转型?未来浦发银行的零售业务该何去何从,经验丰富的张为忠要如何稳固浦发银行的对公之王地位,带领浦发银行走出业绩泥潭呢?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