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权益市场再现险资动作。蓝鲸新闻关注到,近日,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诚”)通过大宗交易减持采纳股份(301122)243.26万股股份,占采纳股份总股本约2%。若以权益变动期股价均值估算,中信保诚约套现6000万元,减持后持股比例调整为约5.85%。
据接近中信保诚人士透露,减持行为是常规性投资操作。
需关注的是,2023年,中信保诚发展波动,由盈转亏,全年净亏损8亿元,偿付能力有所下滑;人事方面,董事长辞任。今年2月,中信保诚推进25亿元“大手笔”增资,实力增厚后能否在2024年扭亏为盈,敲定领导班子,均值得关注。
减持采纳股份近2%股权,或套现近6000万元
4月11日,采纳股份发布盘后公告,近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信保诚出具的《关于减持股份的公告函》,中信保诚因自身资金需求,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243.26万股,占采纳股份总股本的1.9899%。
(图源:采纳股份公告)
采纳股份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首次公开发行2350.88万股普通股,股票发行价格为50.31元/股。在其上市前,中信保诚即已入场布局。2020年6月,采纳股份同意中信保诚出资7000万元进行增资,取得后者10.45%股份,736.84万股,对应每股价格9.5元。
同时,采纳股份实控人陆军等与中信保诚就业绩目标及补偿、投资者回购权、协议终止及中止等内容进行了对赌安排。对赌安排自采纳股份报送IPO上市申请时自行终止。伴随着采纳股份成功上市,对赌安排也完全终止。
中信保诚为采纳股份第三大股东,对应持股比例7.84%。2022年年报时,中信保诚调整为以分红自营账户持股,2023年6月,中信保诚所持股份解除限售。
以49.88元开盘上市的采纳股份,上市后走出“V”字曲线,2022年8月盘中达到68.87元高点,此后震荡下行,今年2月6日盘中探底于18.93元/股,4月12日,采纳股份报收于21.93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采纳股份节后低开于21.2元,较上一个交易日26.49元的收盘价跌20%。消息面上,采纳股份发布提示性公告,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关于医疗器械的安全通讯,该通讯涉及对全资子公司出具的进口警示,内容称其不符合器械质量体系要求,以防止塑料注射器产品进入美国。公司提示,“预计对公司后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采纳股份目前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动物器械和实验室耗材三大业务板块,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2023年前3季度营收2.94亿元,同比收缩22.2%;归母净利润9269.5万元,同比下滑30.9%。
中信保诚此次出手243.26万股采纳股份股权,权益变动时间显示为“2024年3月以来”,若以采纳股份3月1日至4月11日均价24.27元为交易价计算,中信保诚套现约5904万元,在不考虑分红等因素下,对比入场时9.5元股价,中信保诚约“净赚”3593万元。
2023年盈转亏、偿付能力下滑,25亿元增资已落地
对于减持原因,接近中信保诚人士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是公司常规性投资操作,涉及资金体量较小,对公司影响不大。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该笔股份涉及资金量不大,主要是投资端的配置调整。
事实上,蓝鲸新闻注意到,中信保诚近期刚刚落地一笔25亿元增资,并不“缺钱”。
2023年12月,中信保诚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增资25亿元,现有股东按持股比例等比例增资,增资后,中信保诚注册资本从23.6亿元大幅增至48.6亿元,翻倍有余。该笔增资于今年2月获批。
此大手笔增资,有利于中信保诚偿付能力和资本实力得到有效提升,背后,也反映了股东的有力支持。
成立于2000年的中信保诚,由中国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为中外合资险企,成立后整体经营稳健,自有年度经营数据披露的2009年以来,保险业务收入逐年递增,2019年保费收入突破200亿元,2023年达到315.82亿元。
利润方面,从2009年至2022年,中信保诚始终保持盈利状态,细化来看,2017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0.51亿元、11.04亿元、18.2亿元、25.3亿元、29.15亿元。
2022年,中信保诚净利润收缩,当年下滑至10.96亿元,2023年,则转盈为亏,据偿付能力报告数据,全年净亏损8.27亿元。
联合资信在今年3月对中信保诚的评级报告中指出,2023年,中信保诚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但受保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力度加大、赔付支出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因素影响,营业支出较上年上升。
投资端,行业投资收益整体性下滑的背景下,2023年,中信保诚投资收益率1.69%,综合投资收益率2.88%,与近三年平均4.71%、4.85%的水平相比,有明显收缩。联合资信指出,“中信保诚投资资产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投资资产质量良好,由于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水平同比有所下降。”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3年第4季度,中信保诚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分别为187.9%、94%,均较上季度下滑15个百分点。背后涉及净利润、偿二代规则净资产调整、股东分红等因素影响。
也正是在盈利波动、偿付能力下滑背景之下,中信保诚推进增资。增资目前已落地,给中信保诚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另一重值得关注的,还有目其前领导班子的变数。
2023年5月,中信保诚董事长黎康忠因个人原因辞职,此后董事长职务仍在空缺,而同时,公司总经理赵小凡出生于1964年3月,目前已到退休年龄。
谈及当前经营环境,在偿付能力报告中,中信保诚提及,寿险行业进入高质量转型深水区,在低利率、资本市场高波动和优质资产稀缺的资金运用环境下,监管积极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实施预定利率下调、银保市场“报行合一”等新规,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提出,“我司战略转型正处于关键期。”
对于中信保诚而言,2024年为其发展关键一年,巨额增资落地的机遇,盈利、领导班子方面均存在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