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一掷千金投资并购,一边是股东大幅减持。无法继续享受人口红利的孩子王,依然有些“不安分”,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2023年6月中旬,母婴连锁巨头孩子王发布公告称,拟以10.4亿元收购乐友国际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友国际”)65%股权。交易完成后,乐友国际将成为孩子王的控股子公司。
随着孩子王收购以北方市场为主的母婴龙头乐友,该收购也成为中国母婴连锁史上最大收购案。在三季度收购乐友并表后,孩子王的实体门店规模,也高达上千家。虽然孩子王的门店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滑,孩子明显“不够用”了。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常住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步出现负值。
这也意味着,过去吃尽人口红利的母婴行业,即将迎来衰退期。而孩子王作为行业头部,也必然会首当其冲。事实也证明,属于孩子王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据前不久孩子王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前三季度其营收及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下滑0.58%、同比减少22.95%。但看第三季度,其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44.12%,同比几乎腰斩,而相比第三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8.81%的数据,孩子王“增收不增利”的焦虑也与日俱增。那么,这个曾经的母婴巨头,未来何去何从?
难止颓势,孩子王“增收不增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婴赛道的红利消退,也并非一朝一夕。孩子王作为行业“标兵”一般地存在,也在近5年的发展中,高度承压。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孩子王的营收增长呈现出现大幅放缓趋势,三年时间增幅分别为27.43%、23.56%、1.36%。与此同时,其净利润增长也几乎停滞。同一时期,其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94.21%、36.76%、3.61%。
2021年10月,孩子王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不过,这样的颓势并没有好转。甚至整体开始出现下滑,要么营利双降,要么增收不增利。以2021年为例,当年其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30%、-48.44%。而时至2022年,更是营收、净利润双双受挫,分别同比下滑5.84%、39.44%。
而且,根据尼尔森IQ发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洞察及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母婴相关品类整体销售额全渠道减少了8%,足以印证母婴行业的整体消费力正在下滑。由此可见,孩子王已经难以靠“一己之力”,抵挡行业整体下行的颓势。
据分析,让孩子王节节败退的原因,不只是行业红利的消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孩子王一直以来被业界诟病的大店模式,就因为经营成本高,而成为其发展经营的硬伤。
众所周知,母婴行业原本是一个门槛不高的行业,只要有客源,夫妻俩就可以在楼下开一家类似超市的母婴店,销售奶粉、童装、纸尿裤、零食辅食、洗护用品、玩具等等母婴产品,门面不大、租金不高,现金流周转也很快,加上该类产品需求量大、复购率高,因此经营风险不大。
但是孩子王却与这些店面完全不一样,而是走豪华大店的模式,动辄一家店面积数千平米。而且,为了确保人流量,一般这类门店都集中在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成本之高不言而喻。虽然这类门店选址与儿童托育、游泳、游乐场等消费场景一致,因此在这种家庭生态圈附近,相对更能让消费者驻足,并带来销售。
而孩子王也是靠这种模式,才在规模方面碾压了大量“夫妻店”。不过,凡事有利必然有弊。过去人口红利之时,孩子王可以借助这种方式拓展用户量,带来业绩规模化增长。而其成本虽高,却也可以通过高销量全面覆盖。
不过,现在实体店消费已经逐渐被网购代替,加上人口红利不再,因此,过于密集的实体店,正在成为孩子王的“负担”。据孩子王公开数据显示,其单店营收正在大幅下滑。
以经济相对活跃的华东地区为例,2021年-2022年,该地区的店均销售收入连续出现了连续两位数的下滑,均下滑12.8%。甚至到了疫情过后的2023年上半年,孩子王还是没有阻挡店均收入的下滑。
不过,这种下滑趋势,也受到孩子王开设新店的影响。只是,这些迹象也表明,继续开店或许并非“拯救”孩子王业绩的“解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线下流量红利同样在消退,孩子王想要寻找增长,还得寻找其他方式。
存量时代,孩子王的“渠道变革”之困
近日,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孩子王新增“抖音概念”,入选理由是孩子王围绕以用户为中心,公司已完成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的数字化搭建。同时,孩子王已与抖音、小红书等开展深度合作,搭建完善服务矩阵,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其渠道转型不难看出,过去严重依赖线下门店的孩子王,也开始在谋求变革。而其变革的方向,就是拥抱趋势渠道、趋势科技。不过,此时谋求渠道转型,多少有一些被动求变的意味。
一方面,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孩子王不仅需要提升公司数字化水平,加强已有老客户的运营。另一方面,在获取新用户方面,如今孩子王的潜在客户都在抖音、小红书等新型社交媒体上。因此,孩子王双管齐下、老用户与新用户两手抓已是必然。
据孩子王财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孩子王累计注册会员超6100万,黑金会员数破百万(黑金会员单客产值约为普通会员的12倍)。而收购的乐友注册累计会员超2400万。孩子王及乐友整体累计注册会员超8500万。
不过,决定其业绩增长的,或许不只是这些会员数据,而是老客户的复购能力以及平台的全网拉新能力。除了借助投资并购扩大用户规模外,孩子王还通过上游供应链的整合,来提升品牌影响力,壮大用户规模。以Babycare为例,据介绍,Babycare与孩子王合作已有六年。
从合作之初,Babycare就投入大量成本,专为孩子王建起一支专业的线下导购队伍。在这样的深度合作下,Babycare等品牌也为其会员拉新、老客户的增长与沉淀注入了活力,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只是,在线上渠道逐渐成为行业主流之时,孩子王也不得不拓展线上渠道,向“全域”模式看齐。
而在孩子王看来,其数字化能力就是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据了解,早年孩子王就依托其APP及小程序拓展线上业务,甚至在其6100万会员中,超5000万分别为APP会员与小程序会员,占比超过80%。
不过,随着母婴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孩子王的的复购率恐怕也难有保障。尤其是在“私域流量”概念逐渐被行业认可时,孩子王押宝的会员制、数字化,挑战依然十分巨大。
这通过近年以来,孩子王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就可以窥见一斑。例如,在上市前,孩子王的招股书中就透露,在2018-2020年,孩子王及其分子公司受到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50起,多数处罚原因为销售不合格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受母婴产品品类较为集中,行业内卷加速的影响,孩子王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下滑。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孩子王母婴商品销售的毛利率从26.93%下降至21.06%。其中,奶粉毛利率从20.02%下降至17.75%,零食辅食毛利率从30.48%下降至12.62%。
这也意味着,孩子王虽然在积极求变,但是收效甚微。
拥抱“黑科技”,噱头或盖过实际
据了解,孩子王除了“抖音”等新渠道概念外,还入选了人工智能、ChatGPT概念、AIGC概念相关的常规概念。作为母婴行业的头部玩家,孩子王一直较为注重“经营顾客关系”,围绕用户需求做重点经营与创新。因此,在2023年ChatGPT带货的大模型热潮下,也推出了KidsGPT,试图将“AI+育儿”等消费场景落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科技概念看似十分新潮,但是如何“为我所用”也是所有拥抱“黑科技”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甚至此举也被视为行业下行之时,孩子王为提振股价的“一次冒险”,噱头盖过实际。
据了解,目前的“AI育儿顾问大模型”KidsGPT,主要服务场景是解答用户的一些高频问题,借助该类方式与用户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在平台的粘性。如“月子期可以洗头吗?”“怀孕了可以喝咖啡吗?”等有关母婴童的问题,在上面都可以得到回答。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大模型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搜索引擎,优势是可以一次给出最佳答案。但是对于这些问题,KidsGPT给出的答案是否具备可参考性依然存疑。
例如,有人认为,相比目前市面上科技公司推出的各种大模型产品,孩子王的KidsGPT更像依托搜索平台或者其他通用型知识库,类似宝宝树、妈妈帮等APP,缺乏情感化思维、个性化服务维度和差异化识别能力。
因此,KidsGPT所谓的大模型,也被指有套壳嫌疑,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即使是借助先进技术进行优化迭代,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数据采集、机器人训练成本,更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而对于用户而言,这些华而不实的“高科技”,不如实实在在的产品品质、性价比更有吸引力。
结语
「于见专栏」认为,孩子王的困境在于,拉新客户面临渠道变革挑战,而留存老客户变得越来越难,而一直以线下业务为主的孩子王,想要在线上短期实现“蜕变”,显然并非易事。
而且,孩子王留存老客户,也并非只是依靠一套“会员系统”就足够的。综合来看,孩子王或许还需在上游供应链、产品品类优选、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升竞争力,加大差异化优势,更需要在产品竞争中,保持性价比优势、服务优势。由此对孩子王带来的挑战,可谓肉眼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