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医药板块行情逐渐有企稳复苏迹象,申万医药生物指数2022年第四季度累计涨幅达8.8%。另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的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为10.9%,较前一季度上升1.6%,剔除指数基金、医药基金后的持股比例为7.31%,较前一季度上升3.3%。
作为高景气赛道,CXO板块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22年第四季度,药明康德(603259.SH)、泰格医药(300347.SZ)、药明生物(02269.HK)、康龙化成(03759.HK)等CXO赛道加配明显,它们均跻身A股基金重仓持有基金数前十大股票。
不少券商指出,受益于中国工程师红利、本土创新药加速崛起等因素,CXO赛道前景可期,2023年该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
而作为CXO产业链下游的第三方商业化平台——百洋医药(301015.SZ),也被券商密集关注,还被新锐公募基金大幅加仓。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百洋医药已被中信建投证券、长江证券、国盛证券等7家机构给予正面评级,同时被池陈森管理的安信医药健康股票基金加仓。
4月24日,被称为“商业化CXO第一股”的百洋医药交出2022年经营成绩单。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百洋医药实现营收75.10亿元,同比增长6.50%;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收86.52亿元,同比增长11.11%;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19.08%。
品牌运营效果显著头部效应明显放大
当前,中国医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研发端,差异化创新成为行业共识;销售端,专业化、精准化的营销策划将逐渐成为药品品牌商们的主流选择。这一趋势,既成就了药明康德这样的研发CXO企业,也成就了百洋医药这样的商业化CXO企业。
百洋医药之所以值得关注,就在其专业且成熟的品牌商业化能力。比如,由百洋医药运营多年的“迪巧”已成为超十亿级大品种,2022年该品牌实现营收16.28亿元,同比增长18.16%,按还原两票制业务计算,实现营收17.14亿元,同比增长18.36%,是进口补钙类产品领导品牌;“泌特”、“安斯泰来系列”等产品同样稳步成长,按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5.84亿元,同比增长5.56%、31.19%。此外,海露系列和罗盖全则实现营收4.27亿元、1.10亿元,海露系列同比增长43.09%。
由此可见,这些经由百洋医药进行商业化的产品,正在持续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营收。而同时,企业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22年,由于承接产品导入期资源的投入,百洋医药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45%,但销售费用率仍维持较低系数,远低于同行业公司,仅为14.94%。
百洋医药取得这份优异成绩单的关键,在于“品牌”二字。
与传统医药商业企业做渠道管理,以及传统药企侧重“销售人海战术”“产品空间战术”不同,百洋医药着重打造产品品牌。目前,百洋医药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品牌管理模型。基于该模型,百洋医药能够系统地按照品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效地配置资源,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实现品牌价值释放,其本身也有着多个成功品牌的运营经验等。当孵化的品牌一经形成效应,即可在市场上形成声量,进而成为销售的“永动机”。
基于前述效应,2022年,百洋医药运营的品牌矩阵中又新增了多个优质产品:
2月,上海谊众旗下肿瘤创新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9月,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罗盖全?(骨化三醇胶丸);11月,阿斯利康降糖药安立泽?(沙格列汀片)……
2023年一季度,百洋医药还获得诺华旗下晚期肾癌一线靶向治疗药物维全特?(帕唑帕尼片)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运营权。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百洋医药洞察消费升级趋势,于2021年打造国内首个功效型护肤品商业化平台,赋能功效型护肤品品牌进入市场,业务范围开始涉猎目前热门的功效型护肤品赛道。2022年,百洋医药持续进行重磅产品的合作,与第一三共(中国)旗下美白专研品牌传皙诺?(TRANSINO)、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领导品牌“可复美”都达成了商业化合作。
从这些案例中,明显能感觉到,由百洋医药进行商业化运营的品牌项目量质齐升,强者恒强效应显现。这是因为,相较于单个药企自建的商业化体系,专业的商业化平台有显著的效率和成本优势,而且品牌放大效应更好——专业的商业化平台好比高速公路,药企的产品就像一辆辆车,路上的车越多,单辆车摊销的成本越低。
所有的价值效应最终都会在数字上体现:2022年品牌运营业务营收37.00 亿元,同比增长 27.36%,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业务实现营收48.43亿元,同比增长 33.01%,呈快速增长态势。百洋医药的营销网络也非常成熟,覆盖大中型医院14,000余家、药店近400,000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延伸产业链再添后劲公募基金大举加仓
一如药明康德在完成对CXO业务的布局之后,随即开始布局产业投资;2022年,在守牢医药商业化基本盘后,百洋医药也开始尝试这一全新路径。对此,公司将2022年称之为“创新突破之年”。
年报信息显示,2022年,百洋医药通过股权投资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转化平台三大价值赛道。
一方面,百洋医药长期专业的赛道研究和市场跟踪与洞察,能够发掘有价值的临床需求,寻找真正能优化医疗场景的“真创新”,提前瞄准赛道入局;另一方面,百洋医药也可以提前锁定特定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权益。这些深入产业链的布局,百洋医药有望彻底打破医药品牌商业化的估值天花板,打开另一片全新天地。
相信,很快,“黄金猎手”就会诞生。
凭借出众的商业化能力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前瞻布局,百洋医药的价值逐渐被市场所接受。梳理发现,进入2022年第三季度后,百洋医药屡获金融机构的青睐:
2022年10月,中信银河证券发布研报《核心业务较快增长,关注新业务进展——百洋医药三季报点评》,认为百洋医药发展思路清晰,以专业化的医药品牌运营迎接国内创新药发展浪潮,并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2022年11月,浙商证券发布研报《Biotech 公司卖厂背后的产业逻辑思考——CXO 行业点评》,维持CXO行业看好评级,并提出要关注百洋医药。在该研报中,浙商证券指出,国内药企目前正处于从融资火热到市场化出清的过程中,外包率的提升其实才刚刚开始,CXO 处于成长的关键窗口期。
进入2023年后,随着百洋医药业绩预告的披露,为百洋医药“兴奋”的机构也越来越多。国金证券、中信银河、长江证券、国盛证券纷纷给予百洋医药“增持”“推荐”“买入”等评级。
多家公募基金则更直接地选择了跑步入场,重仓百洋医药。
在池陈森管理的安信医药健康股票基金中,据该基金的2022年第三季报,百洋医药首次进入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名单;该基金的2022年第四季报进一步显示,池陈森加仓百洋医药,持股数增加至947.4万股。
另外,2022年第三季度,由谭小兵管理的长城医疗保健混合基金、由易小金管理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混合基金中,百洋医药同样首次进入二者的前十大重仓股。
由此可见,在业绩和资本的双重赋能下,百洋医药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