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民以食为天”,在消费升级的当下,民众在饮食上越发挑剔的同时,对“柴米油盐”的品质也尤为重视。上个月突然爆出的“油罐车混装”事件,引发了全民对食用油行业安全隐患的担忧。而这场风波也让国内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龙鱼处在了风口浪尖。
据媒体报道,涉事油罐车曾去过金龙鱼陕西咸阳工厂卸货,这一行程瞬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虽然金龙鱼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运输车辆都有严格的检验、检测手续,请广大消费者放心。但在二级市场上,金龙鱼还是遭遇了重创。
现在“油罐车混装”事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然而金龙鱼似乎还没有走出“舆论”阴影。雪上加霜的是,近日金龙鱼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增利不增收的表现又让很多投资者大失所望。如今2024年已过大半,金龙鱼还能交出一份靓丽的全年成绩单吗?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营收再大,因粮受困
2020年,金龙鱼在万众瞩目下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在上市当天,金龙鱼股价涨幅117.9%,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排名仅次于宁德时代和迈瑞医疗。为什么金龙鱼在上市之初便备受二级市场青睐?原因很简单,一是它在国内粮油市场绝对的霸主地位,二是它那千亿规模的营业收入。
据数据显示,2019年金龙鱼在小包装食用油领域的市占率为38.4%,位居行业第一。同年营收1707亿元,约等于1.92个茅台。要知道在2019年,整个A股上市的3760家企业中,营收超千亿的企业也只有91家。
换而言之,金龙鱼的纸面数据很能“打”。不过在上市后,金龙鱼却没有交出一份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2020—2022年,金龙鱼营收一路高歌猛进,从1949.22亿元增长到2574.85亿元。然而在利润层面,金龙鱼却直接腰斩,归母净利从60.01亿元滑落至30.11亿元。
增收不增利,可以说是金龙鱼上市三年间的真实写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去年金龙鱼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业绩“变脸”也直接导致其股价一路走低。截至8月16日,金龙鱼收盘价25.93元/股,已经逼近25.7元/股的发行价。
对于业绩下滑,金龙鱼给出的解释非常多,例如疫情期间原材料大幅上涨、俄乌战争国际环境复杂、国内宏观经济转弱等等。包括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增利不增收,金龙鱼归结为受产品价格下跌所致。
不过不管是增收不增利还是增利不增收,金龙鱼业绩低迷的背后主要还是受困于大豆价格的起伏。众所周知,我国大豆自产率不足20%,严重依赖进口,在大豆价格上没有话语权。
而随着营收的增加,金龙鱼对大豆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21—2023年,其大豆及加工品采购金额分别为689.79亿元、856.86亿元和757.41亿元,占当期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例均在40%以上。
不巧的是,受天气、疫情等因素,大豆价格从2019年开始飞速上涨。例如2022年我国大豆进口均价为672.33美元/吨,相较2021年上涨了21.2%。与此同时,菜籽、小麦等粮食价格也在不断攀升,金龙鱼成本激增,利润自然难以增长。
从营收上看,金龙鱼“威武雄壮”,发展空间非常大。但实际上,在利润层面金龙鱼一直在“靠天吃饭”。可能会有人说,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回落,金龙鱼的利润肯定会再度起飞。大豆价格下降不假,不过粮油市场的价格体系,金龙鱼根本做不了主。
油米面的钱不好赚
很多投资者都喜欢将金龙鱼称为股中“油茅”,和茅台相比,二者虽然在原材料上相似,都拥有充沛的现金流,但在盈利能力上,金龙鱼和茅台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2023年茅台和金龙鱼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7.34亿元和28.48亿元,二者差距超26倍。
近三年,一直有投资者抱怨金龙鱼为什么突然间不怎么赚钱了。实际上,金龙鱼受行业特性,本身就赚不了大钱,而且赚钱非常辛苦。说得通俗些,重资产的油米面生意并不好做。
从产品上讲,粮油是生活刚需品也是易耗品,这让金龙鱼拥有着稳健的营收增速。但作为民生用品,粮油也是国家调控的重要商品。换而言之,金龙鱼在上游粮食采购没有议价权,在下游销售市场没有绝对的定价权。
上下受限,这就导致金龙鱼的毛利率缺乏涨幅空间。例如2022上半年粮食价格飞涨,金龙鱼厨房食品的毛利率为7.09%。而今年上半年粮食价格回落,其毛利率为6.86%,二者相差仅为0.23%。
再看金龙鱼的产业体系,涉及粮食深加工、油籽压榨、油脂精炼、食品原辅料等各个领域。可以说,金龙鱼能够发展壮大,在于“榨干”每一粒粮食的价值,实现了全产业链条。
但是正因为涉及产业太过全面,其综合毛利率要比西王、长寿花等单一油品公司低很多。尤其近两年粮食成本上升后,其副业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业务的毛利率大幅下滑,直接拉低了金龙鱼的盈利能力。2023年,金龙鱼该项业务营收1022.45亿元,毛利率仅为2.19%,相比2020年下降了近8.5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不管是面向消费市场的油米面,还是销往农牧、日化领域的饲料和油脂,金龙鱼盈利的本质是薄利多销。加之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盈利方面缺乏想象空间。
当然,金龙鱼也深知这一点,早已把眼光放在了期货上。2017年金龙鱼在CBOT大豆价格下降之际,通过套期保值收益24.54亿元,占当期净利润的46.44%。
不过众所周知,期货本身就是一种投资风险极高的产品。金龙鱼沉迷于此,总会有失手的时候。例如2021—2022年,其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计分别亏损8.42亿元和2.43亿元。
尽管从2023年开始,金龙鱼商品套期又再次处于盈利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炒期货”也导致金龙鱼在利润层面出现了明显波动。想要彻底摆脱“赚钱难”的问题,金龙鱼需要的是一场产业转型。
粮油到食品,前路漫漫
今年4月,金龙鱼发布公告,拟将公司名称从“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更名为“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掉粮油二字表明金龙鱼不想被局限在油米面行业,而是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
不过在今年6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有调研机构询问,作为必选消费品,近期是否感受到了消费下降的压力。金龙鱼作出的回答是,经销商和终端门店囤货意愿不强,持观望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经销商数量8257家,相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65家。经销商囤货意愿不强以及数量的减少,除了当下消费环境走弱之外,可能还在于金龙鱼在粮油市场的统治力已经开始衰弱。
作为一个超过30年历史的品牌,尤其在消费升级的当下,金龙鱼的产品内容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潮流。尽管益海嘉里除了金龙鱼,还有胡姬花、香满园、欧丽薇兰等多个品牌,但在消费者认知里,益海嘉里的品牌多而散,各自发展没有太多的关联性。
如果金龙鱼想要摆脱盈利低的难题,实际上要做的就是产品创新。不仅要在基本盘油米面上进行产业拓展,开创新品,还要谋求一条全新的第二曲线,打开食品领域的大门。
事实上,近些年金龙鱼在消费市场动作不断。在高端食用油领域,推出了轻怡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Kings亚麻籽油等多款产品。在米面领域,打造昆山企业群,围绕烘焙赛道大做文章,实现粮、面、食的全面转化。
与此同时在B端领域,金龙鱼早在2020年就开始布局中央厨房,不只是进军预制菜,更要打造完整的食品加工产业生态。不难发现,在多元发展上,金龙鱼非常积极。
其实早在2015年,金龙鱼就引入酱油品牌“丸庄”剑指调味料市场,2016年进入水稻加工领域后,开始重点打造稻米油产品。然而时至今日,丸庄知名度尚未打开,品牌还正处于培养阶段。稻米油虽然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但国内市场仍处于开拓阶段。
由此可以看出,金龙鱼之前的多元转型并不顺利,这就是值得担忧的地方。如今各大食品企业都在布局中央厨房,抢占B端餐饮市场。所以未来,金龙鱼能不能借央厨或者烘焙摆脱产业困境,还有待时间验证。
结语
2024年对于金龙鱼来说有些流年不利,业绩刚刚有复苏之象,消费市场口碑却在不断下滑。不管是在食用油还是米面领域,近些年消费者对于金龙鱼的质疑从未间断,问题根源还是在于金龙鱼产品力的缺失。
对于实力雄厚的金龙鱼来说,多元发展和创新不是问题,“船大难掉头”才是转型的根本难题。如何结合自身在粮油市场的优势,在管理上进行产业的重塑和整合,借助新营销打造爆款产品,才是金龙鱼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