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的业绩一度跌入谷底,但又急速回暖,有投资者认为其ESG的表现有助于抵抗短期业绩波动。它的ESG治理是怎样的,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一手财报,一手ESG报告”,已经成了专业投资机构分析一家企业基本面的主要手段。
三张报表,配合ESG的三个领域,综合起来传递给市场的信息,影响着一家企业的总体市值。
那些某一季度财报惨淡,但整体ESG表现突出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度过因周期、部分不可抗力所造成的短期业绩困境。
有“油茅”之称的金龙鱼(300999.SZ)似乎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ESG评级在过去两年里一路蹿升,表现突出,到今年上半年,尽管金龙鱼的业绩一度跌入谷底,但随后又急速回暖,ESG是金龙鱼的挡灾器吗?
它的ESG治理是怎样的,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01 评级骤升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通胀,以及大豆成本的上涨,压力传导至粮油和食品加工业,让金龙鱼整个上半年业绩极度低迷,扣非净利润甚至暴跌99.4%。
但随着原材料大豆的价格回落,金龙鱼在第三季度业绩迅速回暖,该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11.6亿元,同比增长208.4%。
在笔者看来,让金龙鱼快速实现业绩好转的关键,不光有大豆成本回落的原因,还要得益于其较高的ESG治理水平。
在2022年之前,MSCI给金龙鱼的ESG评级还是垫底的CCC级,但自从2020年末上市之后,金龙鱼便开始注重ESG治理,从2022年12月连升三级至BBB级,今年6月又再获提升至A级,拿到了目前中国粮油行业的最好成绩。
其中,金龙鱼在“企业行为”和“食品安全”这两块,被MSCI认定为领先于同行,是其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石。
企业行为涉及到开发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绿色业务模式,而金龙鱼的食品安全则守住了市场份额,规避品牌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MSCI评级中,金龙鱼有2项重要的落后议题,分别是转基因原料和特殊的企业治理,极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仍然是品牌的两颗雷。
02 落后议题:转基因原料和企业治理
在中国,食用油行业具有特殊性,即价格受到行政手段管制,厂家定价必须遵循官方指导意见,且不得随意上调价格。
比如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曾向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主要食用油企业提出要求,要在未来四个月内不涨价、不减产,如果要涨价,须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
因此,中国食用油价格常年来保持稳定,对于金龙鱼来说,想要盈利,只能从夹缝中抠利润。
从其财报来看,金龙鱼的大豆、小麦、油籽等原材料以及其仓储运输加工费在内的营业费用,占到了总营收的95.8%,所以为了降低成本,根据一些媒体报道,金龙鱼确实使用了一些价格低廉的进口转基因大豆、菜籽进行压榨。
据金龙鱼招股书显示,金龙鱼在中国的数百家子公司中,有17家子公司持有“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这些公司包括嘉里粮油(防城港)有限公司、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深圳南天油粕工业有限公司等,加工范围包括大豆、豆粕、大豆油等转基因生物原料。
2021年7月21日,有投资者向金龙鱼董秘提问:“金龙鱼的产品有部分系使用转基因大豆等原材料,而有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致病或致癌。请问公司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人们因此直接或间接致病而对贵公司提出巨额索赔,贵公司可能会因此受到多大的损失?”
次日金龙鱼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回答称:“所有市场上允许进口的转基因作物都是经过农业部安全评价,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金龙鱼也从未回复过“食用油中使用转基因原料的比例”等问题。
时间再拨回到3年前,2020年8月,金龙鱼母公司益海嘉里旗下子公司进口的初榨菜籽油,还曾因为被检测到未标记的转基因成分而被拒绝入境。
虽然中国目前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安全评价管理制度,经国家农业部安全评价的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但转基因食品在国内舆论环境和民众认知中,依然如洪水猛兽一般,任何掺杂该名词的食品都容易遭受质疑,在网络上被污名化,最终成为阴谋论的一部分。
另一个落后项是“企业治理”,要注意,此处并非是指金龙鱼内部管理混乱,根据MSCI给出的信息是,这里的含义是“有关企业所有权、外国董事、和其他企业管理行为对投资者的影响”。
金龙鱼进入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在产品定价上受行政手段管控,但它并非国企,而是一家实打实的外资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金龙鱼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的产业,创办者是其侄子郭孔丰,目前仍担任金龙鱼董事长,郭孔丰则是新加坡国籍,截至到2023年中报时,金龙鱼的控股股东为Bathos,持股比例89.99%,这家企业的背后正是郭鹤年家族的丰益国际。
事实上,要化解这道难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引入国资持股,降低外资成分,而市场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任困境,目前来看仍是无解。
03 有待提升:完善“产品碳足迹”和应对“水资源压力”
金龙鱼在一封官方推文中表示,ESG评级一路提升的背后,主要归功于产品碳足迹、水压力两个议题上的努力。
在查阅了其ESG报告后,笔者发现,虽然金龙鱼在这两个议题上有所改善,但仍有较多不足之处,MSCI也将它们评为Average。
先说“水资源压力”,在报告中,金龙鱼虽然提到自己在2022年就制定了《水资源管理程序》,并通过水资源论证、合法取水许可、水平衡测试、监测用水量、节水宣传活动等方式推进集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在报告中还补充道“2022年,益海嘉里金龙鱼旗下各公司通过开展节水项目,实现节约用水1660万立方米,节水量相较2021年增加了约190%。”
但问题在于,在这块数据上,缺乏一个足够权威的第三方鉴证,比如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这是ESG用水安全领域最权威的评估机构,CDP设有气候问卷、水问卷、森林问卷三个自主披露项目,并对自主披露的企业进行评级。
目前在金龙鱼ESG报告中找不到有关CDP的披露,缺乏这个关键背书,恐怕也是MSCI将“水资源压力”评为Average(中等)的原因
另外,是产品的碳足迹。
虽然金龙鱼启动了所有工厂的碳盘查项目,比如聘请了独立第三方机构完成了2021年度100%正常运营地的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精准核查,覆盖了86家生产型企业,59家营销和商务型企业。
甚至近期完成了首批7个油脂科技产品的碳足迹认证,表示接下来将对其他核心产品做碳足迹的核查认证,但报告中偏偏缺乏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详细的步骤、每一年的规划来阐述、规划未来该如何管理产品碳足迹。
“动作太慢,缺乏方案”,这或许是MSCI在“产品碳足迹”议题上给出中等评分的原因。
当然,金龙鱼在ESG治理上有多处值得夸赞的地方,比如金龙鱼自主创新的“稻壳碳-热-白炭黑多联产高效稻谷加工系统”,燃烧稻壳用于生产所需蒸汽、电力和热力供应,2021年,金龙鱼共消耗稻壳约35.13万吨,仅该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1.23万吨CO2e。
还有得益于工厂在工艺优化、包材减量、运输优化等各环节加强节能降碳,同时有效布局了绿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金龙鱼昆明工厂成为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工厂,更是中国粮油行业首家“碳中和”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