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纵使被私募大佬看好,但仍要解决自身长时间存在的“痛点”。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00999.SZ,以下简称“金龙鱼”)备受外界关注。根据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1月1日,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共有20家机构对金龙鱼的2021年度业绩做出预测,认为其在2021年度净利润均值将达66.9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57%。
可实际上,金龙鱼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龙鱼实现营收1627.25亿元,同比增长16.24%;净利润36.81亿元,同比下降27.68%。从单季度看,金龙鱼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11亿元,同比下降65.86%;扣非后净利润为2.45亿元,同比下滑92.80%。
如此估算,今年金龙鱼恐怕很难达到相关机构预测的利润均值。此外颇有意思的是,“私募大佬”林园极为钟爱金龙鱼,自去年三季度登陆资本市场以来,便不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金龙鱼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旗下产品由上季末的3只增至本季度末的4只,持仓规模达90.92万股。
那么,在业绩与预期如此“疲软”之际,金龙鱼何以担当“如此魅力”?
投资者“逃离”金龙鱼
对于业绩表现,金龙鱼解释称,税前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减少67.27%和65.86%,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原材料成本上涨幅度较大,公司生产经营成本面临较大压力。虽然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并未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利润受到挤压。
与此同时,今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好转,市场竞争加剧,金龙鱼零售渠道产品受到冲击,随着餐饮市场快速恢复,金龙鱼产品结构中毛利率较低的餐饮渠道产品销量占比提升。此外,报告期内金龙鱼的大豆采购量和压榨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虽然大豆压榨利润逐步恢复,但去年同期利润水平较高,因此报告期压榨利润低于去年同期。这些原因也导致了扣非净利润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回顾过往,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高调上市,成为创业板史上募资规模最大的IPO,网友也称其为“油茅”。
但《每日财报》关注到,自年初以来,二级市场上的金龙鱼股价就开始掉头下行,进入下行通道,已经从高点145.62元/股跌至11月2日的64.04元/股,累计下跌56%。目前,公司市值为3471亿元,较巅峰时约缩水4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超2000家基金“逃离”金龙鱼。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金龙鱼机构投资者只有12家,而2020年底,金龙鱼机构投资者高达2062家。虽然,大量公募基金“逃离”金龙鱼,但“私募大佬”林园管理的三只基金却接连加仓金龙鱼。目前,其合计持股数量占金龙鱼总股本的0.90%。
但随着金龙鱼“消极”三季报的发布与今年以来其股价表现,林园吃“鱼”也被网友戏称:民间股神“吃鱼”扎嘴了。
“油茅”的困境
金龙鱼何德何能受民间股神如此青睐?《每日财报》来粗略盘一盘金龙鱼的底层逻辑。
金龙鱼主要从事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粮油、大米、面粉、饲料及油脂科技,其中核心产品为粮油、大米、面粉。
首先,产品关系国内民生,不可能随便提价。粮油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消费领域,提价需要受政府管控。另外,金龙鱼直接的竞争对手“中粮”是央企,金龙鱼提价政府一定会补贴中粮,而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提价就会丢失市场份额。
其次,金龙鱼并不像茅台那样,拥有自主议价权。涨价能力很弱,核心产品缺乏定价权。不同于白酒、乳业这些可选消费,有钱的可以“喝多点喝好点”,且市场潜在空间还非常巨大。反观粮油酱醋虽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每人每天能消耗的天花板却天然有限。
据前瞻数据研究院数据,2016-2020年,食用油消费量分别为3377吨、3440吨、3338吨、3289吨。食用油消费量最近几年并没有增长,反而在小幅萎缩。
大米面粉粮食行业即如此,其市场增长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在这个壁垒并不高的市场里,金龙鱼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市占率也已稳定,想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便显得非常困难。
在缺乏增量的大格局下,过去四年金龙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9%和6.2%。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8.69%和-1.24%。显而易见,从历史数据和主要逻辑来看,金龙鱼是一家低速增长的企业。
被原材料成本“卡脖”
如果深挖金龙鱼的商业模式,便能很容易发现其赚的其实只是辛苦钱。因为金龙鱼的原材料主要为农产品,包括大豆及加工品,水稻及菜籽等。但大豆产能主要被巴西和美国控制,棕榈油主要被印尼和马来西亚控制,而菜籽产能主要在加拿大。
而另一面则是其业务的毛利率、净利率极低,比如2021年三季度分别为8.75%、2.47%。所以对于金龙鱼而言,原料被寡头国家垄断,作为中游的加工制造企业,又被上游控制定价,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赚的则只能是规模制造优势带来的辛苦钱。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9月,大豆进口均价从457美元/吨直线上涨至601美元/吨,上涨幅度达32%。单从第三季度看,大豆进口均价同比增幅高达55%,对于以大豆压榨为主营业务的粮油企业而言,成本冲击不容小觑。
当然,作为该行业的巨头公司,金龙鱼有自己应对原材料上涨的相关办法,但并不见得能“完全应对”。据《每日财报》了解,为抑制原材料价格较大波动对于公司业绩利润的冲击,金龙鱼长期对棕榈油、豆油、菜油、豆粕等原材料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虽然公司曾通过该操作大赚,但任何事情往往具有双面性,如2021年上半年金龙鱼就在套保上亏损超过10亿,而公司当期净利润仅有29.7亿元,对业绩影响较大。可见,10亿左右的套期保值是无法熨平周期的,不到3%的净利率根本无法抵挡油脂价格的大幅波动。
所以未来,如何对抗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仍是摆在金龙鱼面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