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油茅”光环上市的金龙鱼越来越褪色,“油茅”神话正在破裂。
10月29日晚间,金龙鱼披露了2021年三季报,今年前三个季度,金龙鱼实现营收1627.25亿,同比增长16.24%;实现净利润36.81亿,同比下降27.68%,业绩增收不增利。
第三季度,金龙鱼实现营收595亿,同比增长12.21%;实现净利润7.1亿,同比下降65.86%,而更能反应主业经营情况的扣非净利润只有2.45亿元,同比大降92.80%,显然这与目前市值还有3000多亿的身份不符。
而自从去年上市以来,在最近四个季度中,金龙鱼仅有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实现了增长,其余三个季度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此表现,机构用大“逃离”表面了态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金龙鱼机构投资者只有12家,而2020年底,金龙鱼机构投资者高达2062家,年初以来,共计有超过2000家机构投资者逃离。
金龙鱼是食用油龙头,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知名品牌。2020年10月上市,因恰逢基金抱团炒作大消费,顶着消费龙头的光环,不仅成为创业板史上募资规模最大的IPO,并且市场还给金龙鱼冠以“油茅”称号。
金龙鱼似乎也“不负众望”,自2020年10月登陆创业板后,金龙鱼股价一路走高,1月11日站上145.62元,较25.70元的发行价上涨466%,市值接近8000亿,万亿之声也不绝于耳。而按照2020年利润计算,当时市盈率也高达130倍,130倍也必须是“油茅”才能配得上。
但是,高光时刻却就此戛然而止,等待的是漫漫下跌之路。
也正应了那句经典名言:“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截至11月1日收盘,金龙鱼最新股价仅为60.3元,较高点股价跌去了58.56%,市值更是较高点缩水4620亿,不过目前市盈率仍高达66倍。
究其原因,表面上来看,上市之后业绩屡次不及预期,例如,金龙鱼2020年度净利润60亿元,而之前机构普遍预测金龙鱼2020年全年净利润在70亿元~75亿元之间。
其实根本逻辑在于金龙鱼根本就不配称作“油茅”,上市之初疯狂的股价奇高的估值难掩公司存在的“硬伤”。
首先是利润率低。
2020年公司毛利率仅为12.33%,与茅台(600519)90+、五粮液(000858)70+和海天味业(603288,)40+的毛利率无法相提并论。而最新数据显示,金龙鱼原本较低的毛利率、净利率进一步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8.75%、2.47%,上年同期为12.10%、4.47%,同比分别下降3.3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利润率低是因为卖不贵,品牌溢价少。背后的原因有三:一是粮油提价受到政府控制,二是粮油同质化十分严重,产品更容易打价格战,三是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其次,稳定性差。
因为没有品牌溢价,公司受制于原材料。数据显示,公司原材料占成本比例约90%,三季报大跌的主要因素也在于原材料涨价,经营成本大幅上涨。
再次,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不足。
2020年,金龙鱼净资产收益率是8.63%,与海天味业近10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均超过30%的无法相提并论,更别提茅台了。
成长性指标上,2017至2019年,金龙鱼营收从1508亿元增加到1949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12.94%、10.82%、2.20%和14.16%,净利润更是波动明显。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中小包装、精炼、压榨的产能利用率都在52%~57%,近一半的产能是闲置状态。
而公司去年上市募资139亿元,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IPO募资规模最大的企业,目的是还是为了扩大产能,对于其未来业绩兑现,不得不令人产生质疑。
总之,对于利润率低、稳定性差、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均不出色的金龙鱼,显然不配称作“油茅”,也不能够按照茅台和海天味业那样给予估值了。
金龙鱼只是一个被吹起来的泡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