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并明确提出若干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同日,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出十项重点要求,重点明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开局之时,在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国家、山东省发布生态修复相关政策,对今年乃至今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彰显了我国翻开生态修复新篇章的信心与实力,也体现出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大势。作为深耕生态修复的高新技术企业,冠中生态深受鼓舞,同时也将肩负起更重的责任与使命。
一、坚守主业,深耕生态修复事业22年
2000年,冠中生态立业之时,就将企业使命确定为“为地球播种未来,让大地重披绿衣”,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等自然环境生态修复作为企业的主营业务。冠中生态理解的生态修复的本质是为“环境”服务,使其恢复或具备自然环境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结构。历经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研发积累,公司已成为集技术研发、关键材料生产、关键装备研制、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管护为一体的专业化生态修复企业。
22年来,冠中全员上下一心践行企业使命,在中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个城市,完成了500多个生态修复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了中国全部的5个气候类型,尤其是在修复难度较大的高原和高山气候、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国内生态修复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积极贡献。
混凝土边坡生态修复(河南·新乡)
包钢稀土尾矿生态治理(内蒙古·包头)
二、研发攻关,解决生态修复技术难题
针对生态修复区域大都水土流失严重,或者植被自然生长困难的技术难题,冠中生态从成立之初,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展开持续的研发攻关,从“能够抵抗水土流失的人工土壤、能够适应环境条件的乡土植物、能够实现技术和工艺要求的设备装置”三个课题方向分别入手,进行创新研究,积累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修复实践中的技术难题,也形成了冠中生态公司独特的一般生态修复工作路线:首先制备构建独特的人工土壤层,实现水土保持,同时将目标植物种子添加到这种人工土壤中,快速恢复或重建植物群落,最后,随着群落演替的正向发展,实现近自然的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湿陷性黄土边坡生态修复(延安·宝塔山)
这些年来,公司完成了80多项课题研发项目,获得了省(部)、市、行业协会等的科学技术奖10余项,其中《工矿废弃地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受损边坡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课题被评定为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截止目前,冠中生态的授权受理专利有70项,软件著作权7项。
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业务实践应用积累,冠中生态已成为国内植被恢复技术的领航者。技术应用可覆盖矿山、尾矿坝、垃圾堆场、废弃地、海河岸(坝)、热带人工岛礁、各种破损山体等生态性治理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水环境治理等领域,相较常规的普通技术具有明显的适用范围及修复效果上的优势。
三、理论创新,推动生态修复行业技术进步
在20多年的生态修复实践探索和技术研发过程中,冠中生态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新的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即“生态修复工程学”,首次提出并创立了“群落演替的加速理论”、“物质循环的调节理论”等研究成果。“生态修复工程学”属于“生态学”领域下的一种创新理论。是冠中生态公司研发总结的一套基于地球物质循环与原生演替逻辑的独具特色的人工生态修复理论。在这套理论指导下,冠中生态正全力推动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材料、工艺、装备、设计与工程建设的产业体系,为推动整个生态修复行业的技术进步积极贡献力量。
冠中生态多年来与众多同行一道始终为生态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目前公司担任中国公园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公园协会生态保护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生态保护修复分会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市林学会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市风景园林协会副会长单位等社会职务,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青岛市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治理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植被恢复专家工作站等。冠中生态还主编、参编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10多部。
四、人工环境建设,创新践行“碳中和”国家战略
冠中生态的另一项主营业务是人工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具体包括零碳建筑、景观园林、市政工程和环卫保洁等。这些工作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服务,使其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生态修复工作本身是一个固碳过程,其本质是修复自然环境应有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功能。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植被群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要素的变化过程。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研究正在覆盖整个生态修复行业并纵深发展。建筑属于纯粹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也是冠中生态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而人工环境“生态化”的含义就是近零能耗、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冠中生态公司在近零能耗零碳排放建筑领域,正在进行深入的创新研究。
建筑业是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大户。在我国,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全国能源碳排放量的 19.4%,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占建筑总排放量的 80%以上,建筑减碳对于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02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指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
冠中生态试图将“零碳建筑”打造为人工的生态环境——一个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冠中生态加大了在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公司的“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聚焦绿色与零碳,研制了一套在单体建筑尺度内实现零碳或负碳目标的“零碳建筑”的绿色技术集成,其包含能源节约、资源节约以及新能源利用三个方面的9个子系统的内容,涉及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资源消耗、新能源利用、储能、空调系统、峰谷电价政策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及回用、洁净空气、建筑空间舒适度营造、植被系统建设、物联网、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环节。这种新型的“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可应用于住宅、办公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推进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技引领和示范意义。
冠中生态的“零碳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住建部和山东省住建厅2022年度的科技计划项目,也被纳入“2023年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科技惠民示范专项拟支持项目”名单,获青岛市科技惠民项目资金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政策引导,企业奋进,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上,依托国家省市生态修复政策的指引,冠中生态将继续坚守与发力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与人工环境的生态建设两大主业,继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速研发成果转化,让高新技术为生态修复赋能,为生态建设加码,在绿色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全体冠中人继续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