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创板日报2023-06-03
强调远期前景可期的中伟股份(300919.SZ),并未打消投资人对新能源行业的近忧。在昨日举办的2022年年度业绩会上,公司董事长邓伟明坦言:“新能源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严重的内卷,导致供大于求,盈利能力下降。”除此之外,邓伟明还对投资者质疑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大宗金属价格波动影响、公司毛利水平未改善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远期向好难解短期忧虑
新能源长期前景向好,几乎是业内共识。
中伟股份副总裁、财务总监朱宗元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的装机量会达到5000GWh,三元前驱体的和磷酸铁锂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可以超过30%,钠电材料的复合增速达到300%以上。
邓伟明亦认为:“新能源是全球一体化的产业,这个行业中国已取得优势地位,机会远远大于风险。”
在此背景下,主攻镍系、钴系、磷系、钠系四大核心锂电材料业务的中伟股份,亦加入扩产队列。
公司人士在会上表示,截至2022年底,镍系已建成年产30万吨三元前驱体产能;钴系已建成年产2.5万吨四氧化三钴的产能;磷系产品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已建成年产20万吨磷酸铁产能,目前已经全面投产,并实现大批量交货;钠系上,建成了年产8000吨的钠电项目,目前已经投产并形成了千吨级的批量出货。
面对新能源企业纷纷扩产的情况,有投资人担忧,行业是否存在供大于求现象,中伟股份又如何应对过剩。对此,中伟股份董事长邓伟明坦言,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
回应投资者三大质疑
本次业绩会上,中伟股份还就投资者质疑的,公司毛利水平未改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等三大财务数据问题作出回应。
有投资人提出,公司近三年单吨盈利都有20%的增长,为何未体现在毛利率上?
据中伟股份2022年年报,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率上,海外毛利率有所上升,但国内毛利率为 9.61%,同比下降2.43pct。
朱宗元回应称,新能源电池材料,特别是前驱体上,金属原材料占比很高,受到金属价格波动的影响也比较大,毛利的水平不能够完全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综合的竞争实力。
去年原材料端,公司经历了“妖镍”事件以及下半年锂、钴价格的大幅波动。对此,朱宗元称公司已采取防范措施。
一是在经营策略上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通过“原料成本+加工收益”的定价模式,在与客户进行价格磋商时,同步把上游原材料的数量和价格锁定,将材料价格波动传导到下游;二是严格控制存货管理,加快资产周转;三是行业天然有少量的金属投资,公司开展了套期保值。
为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和降低采购成本,朱宗元称,去年公司国际采购比例大幅增加,尤其在镍品、钴品上,而结算以账期预付为主,公司经营现金流受到扰动,连续两年净流出。另外,产业链延伸影响,生产环节拉长让原材料到产线再到产品的周期增加十天以上,占据了部分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