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深圳智通财经2022-08-01
背靠大树好乘凉。
7月31日晚,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300919.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特斯拉于2022年7月30日签订了《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合同约定,中伟股份将在2023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
本次合同交易金额占中伟股份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50%以上。按2021年公司营收200.72亿元计算,这也意味着,此次合同金额或超过100亿元。
值得一说的是,早在2020年3月,中伟股份便与特斯拉及其子公司签订协议,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也就是说,此次订单为2020年签订的三元前驱体供应合同的延续。
2022年,预计特斯拉全年销量达150万辆,装机需求110gwh,其中三元预计75gwh,对应前驱体需求13万吨,其中LG及自制需求7万吨+,主要由中伟股份供应。2024-2025年预计三元装机需求150/230gwh,对应前驱体总需求25/35万吨,东吴证券认为中伟股份主供地位可维持,绑定特斯拉享受高成长。
此外,也在同一日,华友钴业(603799.SH)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华友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华友(香港)有限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协议约定,公司拟于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向特斯拉供应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
据了解,三元前驱体是上游金属和下游正极材料的关键环节,主要是镍、钴、锰(铝)的氢氧化物沉淀。ICC鑫椤咨询指出,三元前驱体的价值可以占到三元正极材料的一半以上,是连接上游有色金属和下游锂电材料的桥梁,其性能也深刻影响着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在电池赛道,磷酸铁锂、高镍三元两种技术路线长期并存。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体现在成本低、循环使用寿命长,并且安全性占优,而高镍三元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
2021年,国内三元前驱体行业仍然维持较高集中度,龙头企业中伟股份一骑绝尘,市占率达到26%,位列行业第一,与紧随其后的格林美、华友钴业和湖南邦普,四者在制备工艺、原料资源、客户绑定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产量CR4集中度高达61.6%。
受益于新能源市场需求的爆发,同时叠加高镍化趋势下三元电池渗透率持续提升,三元前驱景气度持续高企。豹头研究预计,2026年全球三元前驱体需求将达到27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2456亿元。
随着三元电池的需求增长,三元前驱体企业也纷纷计划着产能扩张。
今年7月,中伟股份公告拟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6.8亿元,其中印尼基地红土镍矿冶炼年产6万金吨高冰镍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25亿元,占总募资的37.43%。此次募资意在布局高冰镍、硫酸镍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提升镍原料自供占比。
截至2021年底,中伟股份形成约20万吨/年的三元前驱体产能。随着西部6万吨,中部3.5万吨、南部18万吨前驱体产能建成投产,预计到2023年公司产能将超过50万吨,实现翻倍。
此外,6月19日,华友钴业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177亿元,用于建设公司旗下的印尼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广西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从行业角度看,今年1-6月,中国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35.9万吨,同比增加97%。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前驱体企业产能释放速度较快,特别是头部前驱体企业放量速度远超过去,市场产能过剩问题已显露。数据显示,三元前驱体市场价格近期持续走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能过剩的风险却是分层的。
对于前驱体龙头企业来说,由于客户绑定较深,上游镍钴资源锁定量大,产能利用率高成本低,预计赛道未来分化加剧,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强。
相反,中小前驱体企业因缺乏大客户绑定、基本无上游镍钴资源,叠加无资金扩产,长期来看或将沦为代工厂或陆续退出前驱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