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虚火炼真金!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伴随监管大潮一波波袭来,一些粗放者露出裸泳姿态。
有媒体统计,仅5月份就有超210份问询函发出。据网络数据,5月21日—6月3日的近半月内,近20家公司被出具警示函,因年报被问询的更超80家。
其中,不乏二次“翻车”者。
5月27日晚,维康药业公告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2024年4月29日《2023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净利亏损803.86万元。因未按规定及时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董事长刘忠良、总经理孔晓霞、财务总监王静、董秘朱婷负有主要责任。被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维康药业连续两年,因业绩预告披露问题收罚单。
2023年7月,浙江证监局警示函就指出,维康药业2023年1月20日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净利区间为8030万元至1002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区间为6800万元至8700万元。2023年4月《2022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则显示,修正后预计净利区间4300万元至53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区间1800万元至2800万元。因信披不准确,公司及上述四名高管被出具警示函。
此外,2024年4月,因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等问题,维康药业被浙江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
短短一年内三收罚单,在强合规强监管大潮下自然够扎眼。维康药业风控“篱笆”扎得如何?看似敬畏心缺失的背后,又有哪些深层隐患呢?
1
三次警示函加年报问询函
业绩变脸为哪般
细分罚单,基本与业绩相关,且时间跨度较长。
如4月19日公告,浙江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描述,从2018年至2023年9月期间,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募资使用不规范,导致相关年度报告及募资专项报告信披不准确。
如2021年,公司中药材贸易业务未按照业务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再如2017年至2023年9月,公司违规使用个人银行账户开展资金收付等。从上市前至上市后,持续将近六年时间。
烦恼不止警示函,5月23日,深交所向维康药业下发2023年报问询函。围绕财务数据、内部控制、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问询;涉及十六个问题,重点关注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实控人长期资金占用、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滑等现象,要求公司6月6日前作出回复。
不算多苛求。拉长维度看,维康药业上市前后的业绩表现可谓判若两人:
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4.07亿元、5.78亿元和6.42亿元,净利9515.77万元、8777.67万元和1.26亿元,整体保持持续增长。
而2020年上市以来,业绩则掉头向下、起伏震荡加剧:2020至2022年,营收6.23亿元、6.33亿元、5.31亿元,同比增长-2.97%、1.64%、-16.06%;净利1.36亿元、9649.54万元、4444.43万元,同比增长7.78%、-28.95%、-53.94%.从增利不增收到增收不增利再到营利双降,堪称起伏过山车。
2024年4月28日,维康药业2023年报发布,再次营利双降,净利润更首次录得亏损803.86万;扣非净利-2521.75万。
即便如此,由于未能提供完整资料,年审会计师无法就资金占用金额及前期差错更正事项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维康药业2023年财报被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一个月后的5月27日,因2023年业绩预告未及时披露被监管出具警示函。
进入2024年,盈利水平仍让人担忧。第一季度营收2亿元、同比增长2.15%;归母净利2433.50万元,同比下降11.59%。
整体看,维康药业净利三年连降、由盈转亏,盈利能力下滑之快肉眼可见。成长性、合规性均有槽点,难免让外界犯些嘀咕,维康药业到底怎么了?价值成色几何?
2023年,伟康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58亿元、同比下降59.8%。2024年一季度则直接告负为-0.16亿元,同比下滑221.89%。
2
生产量升销售量降
多少扩产底气?
公开资料显示,维康药业主营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控股股东为刘忠良,直接持有维康药业60.89%股份,间接持有5.98%股份,其妹刘忠娇直接持有6.82%股份,刘氏兄妹合计控制维康药业近74%股份。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刘忠良股票质押率40.83%。6月4日,维康药业公告,近日接到刘忠良通知,其所持有本公司部分股份办理了解除质押业务,具体为200万股和400万股,分别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27%和4.54%,目前刘忠良仍持8816.04万股,占总股本60.89%,其中3000万股仍质押,占所持股份34.03%。
早在2022年,深交所就下发问询函,彼时维康药业短期借款2.57亿元,较期初上涨413.88%,长期借款3339.34万元,期初0万元。2023年进一步增加,分别达到2.62亿、1.5亿。
要知道,2020年维康药业首发上市,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为72,559.56万元。较原计划多出18,554.56万元。
募资用途分别用于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项目(中药饮片及中药提取、研发中心、仓储中心)、营销网络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其中,募投项目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拟投资金额3.59亿元,拟新建中药饮片生产车间,形成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产能,新建中药提取车间,形成年产202.21吨中药提取产能。
考量在于,即便实现超募,在2023年问询函中,公司偿债能力仍受到质疑。同时,一期项目的竣工时间也存异议。维康药业官网公示一期项目在2020年12月竣工。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平台显示,竣工时间在2022年10月,晚了将近2年。募资使用效率如何、有无资金占用问题都是质疑焦点。
2023年,维康药业又欲发行不超6.8亿元可转债事项。拟用于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空心胶囊、中药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及新药等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不过2024年2月,公司终止了上述发行。称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发展规划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2023年的募集说明书显示,二期项目达产后,公司将年新增80亿粒明胶空心胶囊、60亿粒植物空心胶囊,400吨中药配方颗粒,120吨“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0.5亿袋颗粒剂生产能力。
而从2023年实际情况看,得益一期提高生产能力,维康药业医药制造产品生产量上升,2022、2023年分别为27,299,700盒、37,265,380盒。尴尬的是,销售量却出现下降,同期分别为27,900,446盒、27,670,719盒。
叠加连续两年的营利双降,继续融资扩产的合理性、必要性要打个问号,一旦去化不力衍生风险又知多少?
3
毛利率大降追问
聚焦背后钱要花在刀刃上
细分业务,除涉及以现代中药及西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医药工业环节,维康药业还经营医药商业产品的零售连锁等流通业务。
2023年,医药制造业、医药批发零售业的营收分别为3.10亿元、2.04亿元,分别同比微增1.82%、下滑2.22%。
不过整体从结构占比看,医药制造出现下滑,从2020年的77.89%降至2023年的59.75%;医药批发零售则从21.95%升至39.28%。然医药制造毛利率显著高于后者,继而让综合毛利率承压。以2023年为例,医药制造业、医药批发零售业毛利率分别为61.19%、33.06%,同比分别下降8.23个百分点、10.65个百分点。
拉长时间,2022年毛利率就已开始下滑。追其原因,据界面新闻,维康药业主要产品银黄滴丸、罗红霉素软胶囊的适应症都主要系扁桃体炎、喉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伴随疫情减弱,市场需求萎缩。为促进产品销售,公司给予价格优惠,导致毛利率较2021年下降9.14个百分点,总体影响公司毛利额1.17亿元、净利润大幅承压。
不过,深交所问询函中还是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与同业可比公司是否一致。
不算苛问。据招股书,维康药业将亚宝药业、康恩贝、中恒集团、通化金马和力生制药列为医药工业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将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列为公司医药商业的同业可比公司。以2023年为例,无论医药工业还是医药商业,维康药业的毛利率降幅都是最大的。
另一厢,存货整体呈走高态势: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8230.60万元、1.29亿、1.17亿、1.54亿;结合前文提到的销量下滑、扩产项目建设,不禁对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坏账减值风险、发展稳健度、产品竞争力等产生审视。
5月27日,维康药业披露一份资产出售计划,全资子公司维康商业拟将持有的维康零售、浙江维康大药房100%股权出售给浙江康佰家大药房有限公司,本次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维康药业称,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医药制造业,推进现代中药及西药的协同发展。
从行业看,并非个例。2019年2月,福建惠好四海医药将200多家门店卖给福建康佰家;2020年7月,辽宁成大将成大方圆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开挂牌转让。2023年,天士力医药拟将全资子公司90%股权出售给漱玉平民。天士力亦表示,本次股权出售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医药制造业。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量达到 66.7万家,店均服务人数持续下降,营业压力增加。老百姓等专业化连锁纷纷布局全国化,明显比医药制造业企业更具优势。
种种而观,叠加自身业绩压力,维康药业上述出售不缺战略眼光、价值逻辑。审视点在于,一番闪转腾挪、出售瘦身后,该如何聚焦主业、精进主业,能否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出更多效率质量?
2021年—2023年,维康药业销售费为2.70亿、1.93亿、2.08亿;占比达42.66%、36.07%、40.07%。销售费高企,侵蚀企业利润是行业公开秘密。放眼同行,以康恩贝、益丰药房为例,前者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33.96%,后者为24.29%,均低于维康药业。
相比之下,研发费显得有些“吝啬”。同期分别为3701.53万元、3932.04万元、4279.82万元,研发费用率为5.85%、7.38%、8.24%。持续增加值得肯定,可相比销售费差距仍肉眼可见。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都说不创新无未来,尤其面对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的医改大潮,提质增效降价已是大势所向。从维康药业自身看,聚焦医药制造业,推进现代中药及西药协同发展,也均离不开高质研发、特色创新。销售只是面子,产品力才是里子,如何表里如一,决定了维康药业的聚焦成败、业绩翻盘可能。
4
冰火淬炼从内控起点开始
的确,精变准变质变,不变不行了。
上升到行业大环境视角,2023年以来,中药材掀起涨价潮,多种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向产业链各环节传导,进而抬高企业营业成本。
聚焦维康药业,2023年营收下滑2.41%,营业成本却同比增长17.66%。
为了应对价格波动,一些上市公司选择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强化产业链把控。如华润三九表示,重视上游药材资源的种植技术研究以及资源保护,围绕核心药材资源已经开展种子种苗研究及种植。白云山亦强调,通过集中采购及自有药材种植基地,降低成本,确保药材供应。
另一厢,监管也在加码。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
2023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关于加快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沟通交流和申报的有关措施》,致力促进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和申报,加快古代经典名方的传承和创新。
很显然,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行业竞争将更加高阶、凸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个中挑战机遇并存,意味着留给维康药业的精进时间不多了,也意味着其聚焦战略卡住了趋势。
方向正确了,剩下的就交给战略定力、实操效率。放眼中医药业,既迎来政策红利、人口老龄化等契机,同时又面临集采降价、原材料成本上升等挑战。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冰火淬炼中,综合实力强、锚定高质量的从业者将会稳中取胜,实力不济者则慢慢掉队甚至有消亡风险。
从成长性到合规力,皆有槽点阻点,脱变要烧几把火,又该从哪里烧起呢?
千头万绪一根针,“攘外必先安内”。价值自证、业绩翻身,起点不妨就从扎牢内控篱笆、重修合规心开始。